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时光流转、物是人非的意境。起始两句“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表达了对过去繁华时代的回忆与现实之间的对比。南朝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这些朝代的都城金陵(今南京)曾经是文化艺术的中心,聚集了众多文人墨客。而北朝则相对于南朝而言,是指魏、晋、北齐、北周等政权。词臣和客,都是对文学之士或游历者的尊称。在这两句中,诗人表达了一个观点,即不管是来自南朝的文人还是北朝的游子,当他们回到这个地方时,却发现只剩下了秦淮河畔那一片碧绿。
第三、四句“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则具体描绘了一处古宅的情景。池塘台阁与竹树相伴,占地约有三亩左右,这里的“馀”字生动表现了园林的宽广和自然。而最后一句“至今人道江家宅”,则透露出这座宅邸背后的故事,或许是某位历史人物曾经的居所,如今人们依旧在谈论着这个古老的名字,感叹时光的变迁与物的不灭。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刻,通过对秦淮河畔一处园林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和个人宿命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