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挟浓云起炮车,捎窗雨脚乱如麻。
山中茅屋应安稳,不向溪声送落花。
风挟浓云起炮车,捎窗雨脚乱如麻。
山中茅屋应安稳,不向溪声送落花。
这首诗描绘了宋末元初时期一位隐居者在风雨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淡泊的意境。
首句“风挟浓云起炮车”,以“挟”字生动地展现了风力之强,浓云如同炮车般滚滚而来,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接着,“捎窗雨脚乱如麻”一句,通过“乱如麻”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雨点密集且杂乱无章地敲打窗户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风雨交加的景象。
后两句转为对风雨中隐居生活的想象和感慨。“山中茅屋应安稳”,诗人想象着山间那座简陋的茅屋,在如此恶劣的天气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暗示了隐居生活的平静与安宁。最后,“不向溪声送落花”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美好情感,即使是在风雨中,溪水依旧潺潺流淌,花瓣随水流散,但这一切都显得和谐而宁静,没有丝毫的哀愁或破坏,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风雨中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居生活状态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方塘收雨脚,落日半遥岑。
芙蕖净娟娟,丽服抚翠衾。
无言意自远,欲渡秋水深。
缅怀平生人,对此讵可寻。
弄芳惜晼晚,酒至谁与斟。
天涯有归云,聊寄相思心。
心开获清赏,芙蕖一何绮。
美人艳新妆,敛袂照秋水。
端如荡子妻,顾自良家子。
黄金选燕赵,摇落对江沚。
薄暮风雨来,独立泪如洗。
望君君讵知,倾宫定谁似。
众芳残。海棠正轻盈,绿鬓朱颜。
碎锦繁绣,更柔柯映碧,纤搊匀殷。
谁与将红间白,采熏笼、仙衣覆斑斓。
如有意、浓妆淡抹,斜倚阑干。
夭饶向晚春后,惯困欹晴景,愁怕朝寒。
纵有狂雨,便离披损,不奈幽闲。
素李来禽总俗,谩遮映、终羞格疏顽。
谁采顾,斜风教舞,月下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