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度曾闻爱学顽,情同支遁共青山。
长因结屋依云际,便拟禅心出世间。
坐石月窥人外白,枕流泉落梦初閒。
雷峰尚有商量处,那得迟君一掩关。
元度曾闻爱学顽,情同支遁共青山。
长因结屋依云际,便拟禅心出世间。
坐石月窥人外白,枕流泉落梦初閒。
雷峰尚有商量处,那得迟君一掩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与友人叶山主在茶山相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的禅心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联“元度曾闻爱学顽,情同支遁共青山”,以元度和支遁两位历史上的高僧为引子,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叶山主的深厚情感,如同与自然共舞,追求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颔联“长因结屋依云际,便拟禅心出世间”,描述了诗人与叶山主共同生活于云雾缭绕的山间小屋中,心无旁骛地追求着超脱世俗的禅心,体现了他们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颈联“坐石月窥人外白,枕流泉落梦初閒”,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景象,诗人与叶山主坐在岩石上,仰望月光洒满大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而枕着流动的泉水入眠,梦中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与悠闲,展现了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共生与心灵的平静。
尾联“雷峰尚有商量处,那得迟君一掩关”,以杭州著名的雷峰塔作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叶山主共享更多时光的愿望,即使是在闭门自修之时,心中也充满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期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相聚时刻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明代僧人释回本次之与友人叶山主之间超越世俗的情感交流与心灵契合,以及对禅宗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实践。
皇天昔降祸,隋室若缀旒。
患难在双阙,干戈连九州。
出门皆凶竖,所向多逆谋。
白日忽然暮,颓波不可收。
望夷既结衅,宗社亦贻羞。
温室兵始合,宫闱血已流。
悯哉吹箫子,悲啼下凤楼。
霜刃徒见逼,玉笄不可求。
罗襦遗侍者,粉黛成仇雠。
邦国已沦覆,馀生誓不留。
英英将军祖,独以社稷忧。
丹血溅黼扆,丰肌染戈矛。
今来见禾黍,尽日悲宗周。
玉树已寂寞,泉台千万秋。
感兹一顾重,愿以死节酬。
幽显傥不昧,终焉契绸缪。
画戟重门楚水阴,天涯欲暮共伤心。
南荆双戟痕犹在,北斗孤魂望已深。
莲花幕下悲风起,细柳营边晓月临。
有路茫茫向谁问,感君空有泪沾襟。
我本良家子,充选入椒庭。
不蒙女史进,更失画师情。
蛾眉非本质,蝉鬓改真形。
专由妾命薄,误使君恩轻。
啼沾渭桥路,叹别长安城。
夜依寒草宿,朝逐转蓬征。
却望关山迥,前瞻沙漠平。
胡风带秋月,嘶马杂笳声。
毛裘易罗绮,毡帐代金屏。
自知莲脸歇,羞看菱镜明。
钗落终应弃,髻解不须萦。
何用单于重,讵假阏氏名。
駃騠聊强食,筒酒未能倾。
心随故乡断,愁逐塞云生。
汉宫如有忆,为视旄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