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庵枯叶满,群鹿亦相随。
顶骨生新发,庭松长旧枝。
禅高太白月,行出祖师碑。
乱后潜来此,南人总不知。
远庵枯叶满,群鹿亦相随。
顶骨生新发,庭松长旧枝。
禅高太白月,行出祖师碑。
乱后潜来此,南人总不知。
这首诗描绘了一片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山林景象。开头两句“远庵枯叶满,群鹿亦相随”,通过对远处寺庙积满枯叶和成群的鹿相伴的描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第三句“顶骨生新发”写出了禅师头顶长出新发,这不仅是对自然生长的描绘,也象征着心灵的更新和精神的觉醒。紧接着,“庭松长旧枝”则勾勒出一幅古老松树延伸至今的画面,传递了时间的沉淀与永恒。
中间两句“禅高太白月,行出祖师碑”,通过对比“禅高”和“太白月”的描写,以及“行出祖师碑”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智慧的追求与尊崇。这里的“太白月”或许指的是李白,他在诗中常以月亮为题材,这里可能是在比喻诗人自身对智慧的追求如同仰望明月一般。
最后两句“乱后潜来此,南人总不知”,则透露出诗人在动荡之世后的隐退与宁静生活,以及这种选择对于外界的无知。这里的“南人”可能指的是那些不了解这份清净生活的人们,他们只关注于尘世间的纷争和名利,而忽略了心灵深处的平和与满足。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宁静的哲思,同时也透露着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小队拥龙节,三度过鲈乡。
烟波万顷,欸波绉湿斜阳。
何处渔舟唱晚,最是芦花风断,欸乃一声长。
矫首望空阔,逸兴坠微茫。
笑尘缨,何日许,濯沧浪。
天随甫里,相寻无处一凄凉。
会把水光山色,收入烟蓑短艇,胜世作清狂。
举酒属公子,富贵未渠央。
驻马江头,聊自放、尘劳踪迹。
身渐老、尊前羞见,异乡风物。
雪柳垂金旛胜小,钗头又报春消息。
记去年、持酒觅新词,人疏隔。
时序好,今犹昔。
携赏处,空追忆。
都如梦才觉,悄然难觅。
且饮不须论许事,从今煞有佳天色。
但官闲、有酒便嬉游,愁无益。
楚甸云收,歌舞地、依然江渚。
嗟往事、豪华无限,梦回何许。
翠被那知思玉度,绣褂谩说为行雨。
悄不禁、俯仰一凄凉,成千古。
吴蜀会,襟喉处。
据胜势,开天府。
著诗书元帅,笑变尊俎。
步障月明翻鼓吹,华榱雾湿披窗户。
把胜游、都与旧风光,湔尘土。
平楚苍然,烟霭外、飞鸿冥灭。
身老矣、登临感慨,几时当彻。
痛饮从教吹帽落,悲歌莫系壶边缺。
自人生、任运复何为,伤情切。
功名事,休谩说。
渠有命,谁工拙。
且随宜斗健,强酬佳节。
九月从今知几度,试看镜里头如雪。
向醉中、赢取万缘空,真蝉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