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昔降祸,隋室若缀旒。
患难在双阙,干戈连九州。
出门皆凶竖,所向多逆谋。
白日忽然暮,颓波不可收。
望夷既结衅,宗社亦贻羞。
温室兵始合,宫闱血已流。
悯哉吹箫子,悲啼下凤楼。
霜刃徒见逼,玉笄不可求。
罗襦遗侍者,粉黛成仇雠。
邦国已沦覆,馀生誓不留。
英英将军祖,独以社稷忧。
丹血溅黼扆,丰肌染戈矛。
今来见禾黍,尽日悲宗周。
玉树已寂寞,泉台千万秋。
感兹一顾重,愿以死节酬。
幽显傥不昧,终焉契绸缪。
皇天昔降祸,隋室若缀旒。
患难在双阙,干戈连九州。
出门皆凶竖,所向多逆谋。
白日忽然暮,颓波不可收。
望夷既结衅,宗社亦贻羞。
温室兵始合,宫闱血已流。
悯哉吹箫子,悲啼下凤楼。
霜刃徒见逼,玉笄不可求。
罗襦遗侍者,粉黛成仇雠。
邦国已沦覆,馀生誓不留。
英英将军祖,独以社稷忧。
丹血溅黼扆,丰肌染戈矛。
今来见禾黍,尽日悲宗周。
玉树已寂寞,泉台千万秋。
感兹一顾重,愿以死节酬。
幽显傥不昧,终焉契绸缪。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国破家亡、社稷崩溃的悲凉景象,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哀婉,充满了对昔日繁华的怀念与对现实苦难的愤慨。
"皇天昔降祸,隋室若缀旒。" 开篇便以宏大的历史视角,指出天灾人祸相继而至,隋朝的覆灭如同悬挂着的幽灵,令人触目惊心。
"患难在双阙,干戈连九州。" 双阙指宫殿前两根高柱,这里象征着国家政权;患难指战乱与灾害,干戈则是战争的代名,九州代表整个国家。这两句描绘出一个遍布战火、民不聊生的景象。
"出门皆凶竖,所向多逆谋。白日忽然暮,颓波不可收。" 出门即遇到灾难与凶兆,所向之处充满了反抗和叛乱的计划;白昼变得如同夜幕降临,国家大事如同失控的洪流,无法挽回。
"望夷既结衅,宗社亦贻羞。温室兵始合,宫闱血已流。悯哉吹箫子,悲啼下凤楼。" 望夷指远方的敌对势力已经形成了威胁;宗社是指国家和祭坛,羞愧的是无法再维护它们的尊严;温室兵合意味着战争就在家门口;宫闱血流则直接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惨剧。
"霜刃徒见逼,玉笄不可求。罗襦遗侍者,粉黛成仇雠。邦国已沦覆,馀生誓不留。英英将军祖,独以社稷忧。" 霜刃指寒冷的刀锋,逼迫感十足;玉笄是古代妇女的装饰,这里表示无法寻得温柔的生活;罗襦遗侍者形象化了被战乱所摧毁的家庭与亲情;邦国沦覆意味着国家已经崩溃,馀生不留则表达了对现世无望的绝望。
"丹血溅黼扆,丰肌染戈矛。今来见禾黍,尽日悲宗周。玉树已寂寞,泉台千万秋。感兹一顾重,愿以死节酬。幽显傥不昧,终焉契绸缪。" 丹血溅黼扆描写了战场上的鲜血和死亡;丰肌染戈矛则是对生命被战争毁灭的强烈感受;今来见禾黍,尽日悲宗周表达了对古代礼乐文化(宗周)已经消逝的深切哀伤。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等多个层面的反思,展示了一种深沉而悲壮的情感和坚定的节操。
狂霖出群山,夜半击堤口。
水横溢陵阿,馀波犹怒吼。
东村五百户,一塌如摧朽。
硉兀声如雷,牛马不及走。
壮者上枝柯,幼子浮罂缶。
惊逐吞天澜,儿犹闯其母。
旁人避形迹,睨视谁敢救。
冻馁何足言,馀生岂能久。
人云淮西水,如此昔未有。
我生真厄穷,出与此灾偶。
晨兴得枯槎,泛若上牛斗。
独济恐难安,人危敢援手。
朝趁朔风出,暮乘残月归。
尘埃变发毛,岂不损裘衣。
忆昔年少日,未知愿轻肥。
登高作越吟,所喜独翠微。
至今清兴在,梦与南云飞。
奈何寸景间,扰扰随鞍鞿。
已营三亩田,临流架柴扉。
惠而好我者,傥许相因依。
种玉虽未熟,清泉犹禦饥。
䃕渠斜与昆河接,河远渠悭几可涉。
狂霖一涨高十寻,迅泻东来比三峡。
崩腾下与淮泗会,清泚亦容伊雒杂。
横空九阙真垂虹,怒捲千艘如败叶。
祇堪平地看汹涌,何事乘危理舟楫。
共夫鹅鹳行天上,遥与谷中相应答。
但忧心手一乖迕,巨舶高樯两摧折。
而余进退久安命,揭厉以望初不慑。
妻孥亦已惯江湖,笑语犹如泛山陕。
鸣弓击柝惊夜盗,掘茹捞虾佐晨馌。
时登绝径步榆柳,或面荒陂看凫鸭。
我生东南趣向野,挥弄清溪看苕霅。
枕流漱石真所便,履浊凌险终未惬。
觚棱渐喜金阙近,釜甑何忧米盐乏。
浑如海客泛枯槎,缭绕明河望阊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