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军五万立降旗,虏将仓皇去莫追。
已出寿春三百里,将军旋旆整归师。
签军五万立降旗,虏将仓皇去莫追。
已出寿春三百里,将军旋旆整归师。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中的胜利场景,充满了紧张与戏剧性。诗人李正民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展现了军队在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后的情景。
首句“签军五万立降旗”,开篇即展示了大军压境的气势,五万士兵整齐列阵,一面面降旗树立,象征着敌军的溃败和投降。这不仅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实力,也暗示了战术的成功和指挥官的智慧。
接着,“虏将仓皇去莫追”,描述了敌方将领在战败后的慌乱逃亡,而我军则没有追击,显示出战略上的深思熟虑和对局势的掌控。这一细节体现了军事行动中时机选择的重要性,以及不轻易扩大战果的谨慎态度。
“已出寿春三百里,将军旋旆整归师”,进一步描绘了胜利后的场景。军队已经远离战场,行进至距离寿春三百里的地方。这里不仅强调了胜利的范围和影响,还通过“旋旆”(旋转旗帜)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军队在胜利后的庆祝和调整状态,准备返回基地或进行下一步行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的胜利景象,以及军队在胜利后的状态调整和战略思考。它不仅赞美了军事胜利,也反映了古代军事文化中对胜利后处理方式的重视,体现了战略与战术的完美结合。
地风如狂兕,来自黑山旁。
坤维欲倾动,冷日青无光。
飞沙击我面,积雪沾我裳。
岂无玉壶酒,饮之冰满肠。
鸟兽不留迹,我行安可当。
云中本汉土,几年非我疆。
元气遂隳裂,老阴独盛强。
东日拂沧海,此地埋寒霜。
况在穷腊后,堕指乃为常。
安得天子泽,浩荡渐穷荒。
扫去妖氛俗,沐以楚兰汤。
东风十万家,画楼春日长。
草踏锦靴缘,花入罗衣香。
行人卷双袖,长歌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