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足番君老更便,摩挲笑问阿婆年。
聊吟夜月移花影,肯向春风逐柳绵。
自有散花居丈室,何妨姹女共壶天。
铅华列屋诸君事,乞与寒梅了世缘。
暖足番君老更便,摩挲笑问阿婆年。
聊吟夜月移花影,肯向春风逐柳绵。
自有散花居丈室,何妨姹女共壶天。
铅华列屋诸君事,乞与寒梅了世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的《再和村边解嘲(其二)》。诗中,诗人以轻松诙谐的口吻描绘了一幅乡村生活的画面。"暖足番君老更便",这里的"番君"可能指的是村里的长者,他们生活安逸,身体健朗。诗人询问老者的年龄,流露出亲切的问候和对老年人生活的羡慕。
"聊吟夜月移花影,肯向春风逐柳绵",诗人与老者月下吟诗,共享花影,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自有散花居丈室,何妨姹女共壶天","散花居"和"壶天"都是道教典故,诗人借此表达自己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愿意与村姑们共度宁静时光。
最后两句"铅华列屋诸君事,乞与寒梅了世缘","铅华"象征繁华俗世,诗人以寒梅自比,表示不愿涉足尘世纷扰,只愿在简朴生活中了却此生缘分。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田园生活的态度。
云淡天垂野。
望晴郊、疏烟半卷,断虹低跨。
老树连阴藏远景,十里湖光照夜。
看不尽、真山图画。
春满轩窗无著处,更银蟾、冷浸鸳鸯瓦。
人共境,转幽雅。
文章太守归来也。
似当年、和靖风流,小孤山下。
问讯佩兰餐菊友,曾约梅兄入社。
待付与、竹臞陶写。
尘外闲寻行乐地,任傍人、歌舞喧台榭。
诗世界,有王谢。
看纤云双月,湛河汉,夜声收。
正玉尘生风,银床坠露,凉叶飕飕。
襟怀静吞八表,莫登山临水易惊秋。
闲想多情宋玉,旧来空替人愁。
温柔。
乡解老秋不。
丝竹间秦讴。
向橙橘香边,持螯把酒,聊伴清游。
骚人自应念远,与黄花、评泊晋风流。
明日莼鲈兴动,待寻江上归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