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方尊师院》
《过方尊师院》全文
唐 / 綦毋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

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

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

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òfāngzūnshīyuàn
táng / qián

běishānxúncǎotángsōngjìngshēn
yǎngshénzōngshìdàozhīxīn

dòngféngshuāngliáotiānyǒuqín
gèngdēngxuánshàngréngzhǒngxìngchénglín

注释
羽客:修道者,指仙人或隐士。
北山:北方的山,可能象征高远或隐居之地。
草堂:简陋的房屋,常用于隐居。
松径:松树覆盖的小路。
养神:修养精神,修炼内心。
宗示法:遵循和展示佛法。
得道:达到道的境界,即悟道。
洞户:山洞的入口。
双履:两双鞋子,可能象征来访者或者诗人的想象。
寥天:空旷的天空。
玄圃: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如《山海经》中的仙境。
杏成林:杏树成林,象征繁盛与长寿。
翻译
一位羽客向北山探寻,草堂隐藏在松木小径深处。
他修行养性遵循佛法,领悟大道却无需刻意揣摩内心。
洞穴门口遇见一双鞋,清朗天空中飘荡着一曲琴音。
他再向上攀登至玄圃,还打算在那里种植杏树,让它成长为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道人的隐逸生活和精神追求。"羽客北山寻,草堂松径深"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退隐生活的选择。"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则是说诗人通过修行,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种境界已经超越了世间的名相和凡人的理解。

接着,"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描绘了诗人在山中偶遇友人,与之共同享受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最后两句"更登玄圃上,仍种杏成林"则表明诗人不仅享受自然,更有栽培植物、参与自然循环的行为,这是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之心,同时也体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

作者介绍
綦毋潜

綦毋潜
朝代:唐   字:孝通   籍贯:虔州(今江西南康)   生辰:692-749

綦毋潜(692-749),字孝通,虔州(今江西赣州)人,唐代著名诗人。约开元十四年(约726年)前后进士及第,授宜寿(今陕西周至)尉,迁右拾遗,终官著作郎,后归隐,游江淮一代,后不知所终。綦毋潜才名盛于当时,与许多著名诗人如:李颀、王维、张九龄、储光羲、孟浩然、卢象、高适、韦应物过从甚密,其诗清丽典雅,恬淡适然,后人认为他诗风接近王维。《全唐诗》收录其诗1卷,共26首,内容多为记述与士大夫寻幽访隐的情趣,代表作《春泛若耶溪》选入《唐诗三百首》。 
猜你喜欢

月下闻女道士吹笙·其三

月姊三更下碧城,灵匏一奏八风清。

此声不与缑山别,鹤吹遥应杂凤鸣。

(0)

续西园咏木芙蓉后十五韵·其九

榴火当轩暑气蒸,梅花开日又坚冰。

四时最好凉秋节,几树幽花伴一僧。

(0)

海螺岩

木客鸣鸣吹海螺,谷神踏踏来和歌。

谁人凿破混沌窍,天籁无心奈若何。

(0)

圆虚岩

古洞云深昼不开,老僧相见却相猜。

山门一径纤如发,借问游人何处来。

(0)

挽陈德山·其六

向平婚嫁尚绸缪,五岳先为梦里游。

八识田中难了事,知心惟许老汤休。

(0)

挽陈德山·其二

造物茫茫用意深,一回写恨一沉吟。

山僧本欲全拈出,恐退檀那正信心。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吴敬梓 况周颐 李咸用 蔡伸 柳贯 宋濂 吴伟业 晁冲之 李昴英 蒋春霖 霍韬 田锡 谭处端 刘黻 贾似道 文廷式 程垓 林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