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高坟直到今,秋风惆怅独登临。
燕山草落霜逾苦,碣石沙寒日易沈。
逆旅祇怜余白首,荒台不见有黄金。
莫言近代无良马,孤负当年一片心。
落落高坟直到今,秋风惆怅独登临。
燕山草落霜逾苦,碣石沙寒日易沈。
逆旅祇怜余白首,荒台不见有黄金。
莫言近代无良马,孤负当年一片心。
这首清代张远(迩可)的《燕昭王墓》描绘了一幅凄凉而深沉的历史遗迹景象。首句“落落高坟直到今”以寥落的高大坟冢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表现出对燕昭王陵墓的沧桑感。次句“秋风惆怅独登临”则通过秋风和孤独的登临,渲染出诗人凭吊时的哀伤与怀旧之情。
接下来,“燕山草落霜逾苦,碣石沙寒日易沈”,诗人借燕山草木凋零、霜雪严酷,以及碣石沙滩的寒冷与太阳早早下沉,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凄凉,寓言昭王墓地的荒凉和历史的无情。
“逆旅祇怜余白首”一句,诗人感慨自己年华已逝,如同行者在旅途上只剩白发,表达了对时光荏苒的无奈和对过往英雄的追思。最后一句“莫言近代无良马,孤负当年一片心”,诗人以“良马”象征人才,暗示即使在近代,也不乏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的明主,但可能因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充分施展,表达了对后世未能发掘和重用人才的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燕昭王墓为背景,寓言历史兴衰,表达了诗人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明君贤才的期待。
双童肩竹舆,兀兀如乘舟。
及兹朝暑微,远访招提幽。
苍山望中横,清泉脚底流。
所历已殊胜,况乃穷林丘。
僧房在在凉,逢迎足茶瓯。
岸帻幽鸟鸣,横琴素烟浮。
倦借一榻眠,吾生复何求。
薰风溪上来,虚檐散飕飕。
开怀若倾倒,忽去不可留。
人间苦炎热,物外常清秋。
功名非所期,聊寻赤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