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其二》
《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其二》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钧玉吴台旧,诛茅梁苑新。

位登华衮贵,家似布衣贫。

直道高当世,清风遗后人。

千秋寒照目,竹帛不栖尘。

(0)
鉴赏

这首诗是由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所作,名为《祁国正献公挽歌三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逝去时代的怀念和对先贤的缅怀之情。

开篇“钧玉吴台旧”,将历史比喻成古老的玉器,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珍视与敬仰。而“诛茅梁苑新”则展示了一种更新换代的历史轮回感,既有对过去辉煌成就的缅怀,也映射出对未来变迁的接受。

紧接着,“位登华衮贵,家似布衣贫”,通过对比官职的尊贵与家庭生活的平淡,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名利与个人生活之间差异的感慨。这样的对比不仅彰显了古人对于内外平衡的追求,也反映出诗人的个性和价值观。

“直道高当世”一句,则直接赞颂了祁国正献公的人格和德行,认为其品行高洁,能够与时代同步,成为后世楷模。而“清风遗后人”,则是对祁国正献公精神遗产的美好寓意,将其比喻为清新的风,流传给后来的人们,充满了诗人的敬仰和怀念。

末尾两句,“千秋寒照目,竹帛不栖尘”,则以自然景象作为背景,通过“千秋”表达时间的悠久,而“寒照目”则是在说即使时光流逝,但祁国正献公的事迹仍然清晰可见,未被遗忘。最后,“竹帛不栖尘”,以竹子和洁净的帛布比喻祁国正献公的人格纯洁,不受世俗尘埃的污染。

整首诗通过对祁国正献公生平、品行及精神遗产的颂扬,展现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和对德才兼备者的崇敬。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及他对道德高尚、清风亮节的追求。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九月十日同宫保浚川会少傅桂洲宅席上有作次韵·其一

高城过雨浮埃净,东阁留宾绮席开。

紫艳未呈芳节菊,黄封先出内家醅。

幽怀晚径频移榻,醉眼秋山独倚台。

退食相过应不厌,共看名籍在蓬莱。

(0)

西山杂诗·其六

金代遗踪寄草莱,湖边犹识钓鱼台。

沙鸥汀鹭寻常在,曾见龙舟凤舸来。

(0)

金山寺登赋·其一

披云跻绝壑,搴萝憩石门。

上方孤磬发,令我澄心魂。

苔壁风烟古,龙湫雾雨昏。

摩藓铭难辨,开金迹尚存。

(0)

皇储恩例赐给二品诰命感忭有作·其二

西蜀旬宣惟我祖,簪缨馀泽到诸孙。

琅函锦字尚书诰,秀水钤山世德门。

蓬舍尽堪容驷马,圭田元可荐蘋蘩。

四年两度逢恩庆,重见天光贲九原。

(0)

送盛程斋都宪·其一

欲寻东海黄金灶,仍向罗浮碧玉峰。

人世尘劳知已息,仙山灵药会相逢。

(0)

大祀斋居·其四

忝窃纡朱绂,栖迟记玉堂。

钟陵山上月,重此对清光。

白日看驹隙,青云愧鹭行。

所嗟心寸草,何以报春阳。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