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岁寒谷·其一》
《岁寒谷·其一》全文
宋 / 刘攽   形式: 古风

高松含悲风,绿竹带凝雪。

碧落翻怒涛,深崖堕寒月。

萧条非人境,合沓隐城阙。

爽气露草木,精神立毛发。

初无隐居迹,似为吾人发。

世事谁得捐,相从理营窟。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清而深邃的画面,通过高松、绿竹、碧落、深崖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幽静的氛围。诗人以“岁寒谷”为题,巧妙地运用了“岁寒三友”的意象——松、竹、梅,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同时,“谷”字又暗示了隐居之地,与“隐居迹”形成呼应,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向往。

“高松含悲风,绿竹带凝雪”,开篇即以悲风和凝雪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与肃穆,高耸的松树和翠绿的竹子在风雪中显得更加孤独。接着,“碧落翻怒涛,深崖堕寒月”,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碧蓝的天空仿佛翻滚着愤怒的波涛,深邃的悬崖边悬挂着寒冷的明月,这样的景象既壮阔又孤寂。

“萧条非人境,合沓隐城阙”,诗人感叹这样的景色并非人间所能常见,而是隐居之所独有的风景,与繁华的城市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渴望。“爽气露草木,精神立毛发”,空气中的清爽之气使得草木更加生机勃勃,这种精神上的愉悦甚至让人的毛发都为之振奋,生动地描绘了自然之美对心灵的触动。

“初无隐居迹,似为吾人发”,虽然这里没有明显的隐居痕迹,但似乎是为了诗人这样的志趣之人而存在,流露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最后,“世事谁得捐,相从理营窟”,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纷扰的无奈,以及希望与志同道合者共同建立避世之所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纯粹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复杂多变的反思。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在繁忙与喧嚣之中寻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

作者介绍
刘攽

刘攽
朝代:宋   字:贡夫   号:公非   籍贯: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   生辰:1023~1089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猜你喜欢

谩书

麾下更无兵可调,城中又乏米堪忧。

孰为报国忠君计?姑作求田问舍谋。

兔只守株宁可待?鱼从缘木岂能求?

老夫束手愁无奈,白尽平生未白头。

(0)

彭泽

江汉朝宗第一门,擎天老树碧璘珣。

乾坤设此宁无意?鬼物因之遂有神。

一曲湖山知几劫?千年风致属何人?

渊明老矣遗祠在,他日归来愿卜邻。

(0)

乡人杨用甫成家于彼,载酒相劝,因书

乡语耳边熟,闻之喜入神。谁知穷域外?

亦有故乡人。儿女皆椎髻,乡闾自睦姻。

一樽邀共酌,尚觉此情真。

(0)

大通驿阻风

秋晚方北征,朔风撼平地。

差迟百计非,留滞岂天意?

十日九不前,半月始千里。

功名要多艰,正患得之易。

少折轻疾心,进德良在是。

(0)

泽农

泽农结屋如鸡栖,舍中筑塍为畛畦。

春来无地生青草,况有菜茹供朝齑。

劝农使者出行水,对此不忍加鞭箠。

田中生鱼鱼尽肥,屋底瘦人扶不起。

先生闭门听雨声,为尔惆怅伤余情。

君不见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0)

陈益之壶中

仙翁不知年,一壶悬太空。

晨朝出卖药,日夕入其中。

虽与市人处,不与市人同。

时有采芝客,来自蓬山宫。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何承天 杨孚 徐安贞 刘细君 吉中孚 苏涣 陈尧咨 苏佑 李绂 黄绍箕 陈叔达 关盼盼 赵顼 李忱 刘义隆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