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吊无君,满耳冤声不忍闻。
醉去忘形犹蜕骨,怒来嚼齿欲穿龈。
腥风涴晓春应怨,痴雾霾空路莫分。
荧惑星明圣人出,频频中夜验天文。
鞠躬尽瘁吊无君,满耳冤声不忍闻。
醉去忘形犹蜕骨,怒来嚼齿欲穿龈。
腥风涴晓春应怨,痴雾霾空路莫分。
荧惑星明圣人出,频频中夜验天文。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无题五首》之五。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忧虑与愤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渴望。
首句“鞠躬尽瘁吊无君”,以“鞠躬尽瘁”形容自己为国事竭尽全力,却找不到君主,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和无奈。接着“满耳冤声不忍闻”,进一步描绘了社会上充斥着冤屈之声,诗人不忍心听闻,体现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不公的愤怒。
“醉去忘形犹蜕骨,怒来嚼齿欲穿龈”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诗人酒醉后的放纵和愤怒时的激烈情绪,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挣扎。
“腥风涴晓春应怨,痴雾霾空路莫分”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喻社会的混乱与黑暗,春风被腥风玷污,道路在痴雾中难以分辨,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
最后,“荧惑星明圣人出,频频中夜验天文”一句,借荧惑星(火星)的出现预示圣人的诞生,表达了诗人对于出现能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贤明之士的期盼,以及对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验证这一预言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以及对出现能拯救国家的贤明之士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银汉期犹渺。讶今朝、人间牛女,桥成何早。
妙誉天人三妹擅,前度刘郎还晓。
那待得、秋风吹到。
试向玉卮娘子问,也低头、无语微微笑。
应听取,郎君了。佳期择向朱明好。
正薰风、荷香兰气,洞房清窅。
隔巷停车知不事,咫尺仙源非杳。
易盼到、麻姑仙爪。
闺里青山原解画,描新眉、莫遣新人恼。
须摹下,张家稿。
萼绿华羞,杜若香妒,阿谁得并琼颜。
怅惘秾春,了似不相关。
风前亸态嗔人调,却帐底、回身惜夜阑。
此意惟侬心解,转复怜卿情重,并日寻欢。
芍药花开,何计重盘桓。
金猊抱炭连心热,奈玉虎、牵丝比泪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