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雁门·其二》
《过雁门·其二》全文
明 / 李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千金一剑未曾磨,陡上关来感慨多。

关下人称真意气,关头人说白头何。

(0)
鉴赏

这首诗《过雁门(其二)》由明代诗人李贽所作,通过描绘雁门关的景象与历史沉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与哲思。

首句“千金一剑未曾磨”,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雁门关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千金之剑象征着珍贵与力量,未曾磨则意味着其锋利与不朽,暗示了雁门关作为边防重地的历史地位和不可磨灭的英雄事迹。

次句“陡上关来感慨多”,点明了诗人的行踪与情感状态。陡峭的山路与高峻的雁门关,不仅考验着行者的体力,也激发了内心深处的感慨。这里的“感慨”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更包含了对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深沉思考。

接着,“关下人称真意气”,描绘了雁门关下人们的生活场景。这里的“真意气”既指人们的豪情壮志,也暗含了对过往英雄事迹的敬仰与怀念。通过这一句,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相融合,展现了雁门关作为文化符号所承载的意义。

最后,“关头人说白头何”,将视角转向雁门关的顶端,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了对岁月流逝、人生老去的感慨。这里的“白头何”既是具体的人物形象,也是对所有经历岁月洗礼、年华逝去的人们的共同写照。这句话在诗意上形成了与前文的呼应,深化了主题,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意义和时间流转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雁门关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生、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它不仅是一幅壮丽的边塞风景画,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作者介绍
李贽

李贽
朝代:明   字:宏甫   号:卓吾   籍贯:福建泉州   生辰:1527~1602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历共城教谕、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今湖北省红安县)、湖北麻城芝佛院。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间还有不少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最后被诬下狱,自刎死于狱中。其重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史纲评委》。他曾评点过的《水浒传》、《西厢记》、《浣纱记》、《拜月亭》等等,仍是至今流行的版本
猜你喜欢

再呈周观察·其二

领略芝颜笑语亲,金针密度指迷津。

挥毫字挟风霜气,下榻光生雨露春。

早有瑶篇公海内,又携珊网遍湖滨。

探怀欲把心香爇,不省云泥隔此身。

(0)

澎湖杂咏·其十

天生甘薯海中餐,细切银丝日炙乾。

万廪千箱居积满,不劳引领望台湾。

(0)

澎湖杂咏·其五

晓起惟闻雀斗争,夜来还有白鸠鸣。

寻常凡鸟都如凤,到老何曾听一声。

(0)

澎湖留别·其一

澎山三十六,荒垒半渔寮。

虎井风烟壮,龙宫暑瘴消。

云生香鼎屿,雷压吼门潮。

访古屯军迹,周回荡短桡。

(0)

赠妈祖宫住持转文

吼声如虎耳堪憎,三月春风冷似冰。

且向参寥烹活火,暂同无本说初乘。

蓬瀛东去茫无岸,法相西来只此僧。

我欲灯前證因果,打包何日解行縢。

(0)

咏物二十四首

小草形如白蒺藜,蒙茸海外亦生之。

刺裙名字中多刺,好读鸡鸣戒旦诗。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杨广 陆云 李渔 李杰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