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洪口望铃冈,十里萦纡水石长。
鸥鸟自忘争席老,桃花曾误问津郎。
督师节远凭催鹢,视学碑荒愧憩裳。
此去胜游须记取,春风三月过潇湘。
钟山洪口望铃冈,十里萦纡水石长。
鸥鸟自忘争席老,桃花曾误问津郎。
督师节远凭催鹢,视学碑荒愧憩裳。
此去胜游须记取,春风三月过潇湘。
这首《分宜道中》由明代诗人邵宝所作,描绘了其在分宜道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理之思。
首句“钟山洪口望铃冈”,以钟山、洪口、铃冈三个地名起笔,勾勒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仿佛读者已置身于连绵起伏的山脉之中,远眺着远处的山峰,感受着大自然的雄伟与宁静。
“十里萦纡水石长”一句,将视线拉近,描绘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流,穿行于奇石之间,展现了水与石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景观的细腻与生动。
“鸥鸟自忘争席老,桃花曾误问津郎”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鸥鸟和桃花以生命,通过鸥鸟对争斗的淡然态度和桃花误入歧途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
“督师节远凭催鹢,视学碑荒愧憩裳”则转向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反思。督师远行,催促着船只前行,象征着对使命的坚守与对未来的期待;而视学碑的荒凉,则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引发人们对过往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最后,“此去胜游须记取,春风三月过潇湘”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的美好记忆和对未来再次踏上旅途的期待。春风三月,正是万物复苏之时,潇湘之地,更是充满诗意与遐想的地方,预示着诗人对未来旅程的憧憬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与深情描绘,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真挚表达,是一首富有意境与韵味的佳作。
客游严陵道,中路哭者谁。
哀哀母子别,云是夫弃妻。
百年结欢爱,一旦生别离。
妾去何足怜,怜此乳下儿。
哌哌未能语,弃去良可悲。
儿啼苦恋母,母闻转悲凄。
欲语别离苦,孩提尔何知。
徒能抚汝顶,相顾空泪垂。
夫妇义已绝,母子恩亦亏。
尔饥谁与哺,尔寒谁与衣。
明年尔学行,谁与相提携。
人言无母怜,有父尚可依。
尔父忍弃我,弃汝将如遗。
去去两相失,相见未有期。
娟娟秀眉目,梦寐或见之。
夜静涧声咽,犹似闻儿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