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江水碧,百丈见游鱼。
元是新安水,流从下濑初。
清风寒到底,明月静涵虚。
尘土谁难濯,人心自不如。
桐庐江水碧,百丈见游鱼。
元是新安水,流从下濑初。
清风寒到底,明月静涵虚。
尘土谁难濯,人心自不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风光图景,通过对比现实与心境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心难以洁净的感慨。
“桐庐江水碧”开篇即设定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水色之碧绿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紧接着,“百丈见游鱼”则展现了水质之清澈,仿佛能够一眼望到底,让读者感受到江水的宁静与深邃。
“元是新安水,流从下濑初”这两句引出了历史的纵深,从而加重了景物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提及古时的河流名称,暗示了一种超越时间的沉思和对过往的怀念。
“清风寒到底,明月静涵虚”中的“清风”和“明月”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这里,“清风”和“明月”的“冷”与“静”,反衬出诗人对周遭尘世喧嚣的疏离感。
最后两句“尘土谁难濯,人心自不如”则是诗人的深刻感慨。尘世间的污浊和复杂让人心难以保持纯净,这里“濯”的字眼既指物质上的洗涤,也暗含了精神层面的净化。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对心灵洁净状态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和人心难以洁净的感慨,是一首蕴含哲理且情感丰富的佳作。
孤台起天半,群峰罗崔巍。
大王挺其间,玉女相因依。
上攀牛斗墟,下窥鸥鹭矶。
神仙遥可接,灵草正秋肥。
念此结绸缪,岂谓赏心违。
浮云乱幽壑,明月流清辉。
白云凄以寒,游子各言归。
玄鹤向我鸣,秋风吹我衣。
愿借凌风翮,送君西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