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耳驼鬃项,虽然毛病殊。
更若兼鳌尾,有实不如无。
担耳驼鬃项,虽然毛病殊。
更若兼鳌尾,有实不如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徐成所作的《王良百一诗》中的第二十首。诗中以“担耳驼鬃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一幅肩挑重物、脖颈驼曲的画面,生动展现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接着,“虽然毛病殊”一句,似乎在感叹劳苦生活中的种种不易与艰辛。
随后,“更若兼鳌尾,有实不如无。”这两句诗则寓意深刻,通过比喻的手法,将“鳌尾”(传说中龙的尾巴)与实际的劳动成果进行对比。这里“有实不如无”的说法,可能是在表达对虚名浮利的讽刺,或是对真正价值的反思——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外在的虚荣或形式上的华丽,而在于实际的付出和收获。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
天驷呈祥,土牛颁政,欢呼万井春来。
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
风动珠帘不卷,香散处、半露梅腮。
东郊好,波澜浸绿,萌蘖上条枚。徘徊。
应共怪,十年豹隐,一旦鸾台。
问康时术业,混俗情怀。
过雪湖山清丽,笙歌沸、舞袖萦回。
兵厨富,酒肠似海,莫惜醉金杯。
鹿泉居士身若槁,不惯看花梦颠倒。
桐庐有客燕新昏,妄托娇痴重伊恼。
冻云垂地雪欲落,断雁叫群天尚早。
一枝何处寄春来,便觉寒窗自华好。
琼瑶万里眼界净,咫尺前村莫轻扫。
留将青女伴孤芳,长向茅斋照衰老。
先生才思老不进,寤寐池塘见春草。
对花酌酒祝东君,烦把穷通问苍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