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干山绝顶俯眺二百八十峰浩然作歌》
《登干山绝顶俯眺二百八十峰浩然作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三台无根五岳小,天姥儿孙头白早。

神仙亦是萧寥驹,随代随时作尘扫。

我能到此宁非仙,俯首四顾无人间。

人间却在白云下,自吾别后当千年。

白云在下天在上,云面青岚日摩荡。

西奔万牛南驱羊,北迤惊?东走浪。

青光尽处变?采,不是山岚是沧海。

海烟卷入山岚中,倾刻沧桑百回改。

仰首不见鹏鸟飞,云隙过鹰如虫微。

日轮悬臂玉槃大,足跟愁雨方霏霏。

愁雨秋声日春色,梧落桃开一云隔。

孤心已了万劫殊,寸掌全收八埏窄。

白云渐低山渐高,掌影反覆心根牢。

乱山但似乱坟积,云气都为水气飘。

我方有住究何住,陵阳容成不相遇。

茫茫大千蟭螟身,再死重生一回步。

吁嗟乎,死生岂为吾身哀,亦非以此哀后来。

块然顽石今未开,焉知中有金银台?

焉知上古广成子,至今姣好犹童孩。

不如撒手返尘世,尽吾所事全吾归,形神有灭名无灰。

形神有灭名与灰,除此眼中海水覆作堂坳杯,与此二百八十一万三千馀丈之峰一一皆崩隤。

(0)
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远眺的视角,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图,同时融入了对生命、时间、宇宙的深刻思考。诗人姚燮站在干山之巅,俯瞰着下方的云海与群山,思绪万千。

诗的开头便以“三台无根五岳小”起笔,将读者带入一个宏大的自然场景之中,暗示了诗人超越凡俗的视野和心境。接着,“天姥儿孙头白早”一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随后,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神仙与凡人的区别,以及世间万物的变迁,体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我能到此宁非仙,俯首四顾无人间”,诗人似乎在问自己是否已经达到了某种超脱的状态,能够俯瞰尘世的纷扰。接下来的几句,诗人描述了云海与山峦的变化,以及日月星辰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与神秘。

“西奔万牛南驱羊,北迤惊?东走浪”,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云海中的动态景象,仿佛群山与云海在不断变化之中,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而“海烟卷入山岚中,倾刻沧桑百回改”则强调了自然界的瞬息万变,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转与世界的无常。

在这一系列的描绘之后,诗人开始反思生命的意义,提出了“白云渐低山渐高,掌影反覆心根牢”的感慨,表达了对自我与外界关系的思考。接着,诗人以“乱山但似乱坟积,云气都为水气飘”描绘了一种荒凉与孤独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生命终将归于尘土的宿命。

最后,诗人发出了对生死的感慨:“死生岂为吾身哀,亦非以此哀后来。”他似乎在说,死亡并非个人的悲哀,而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是对未来的哀悼。诗人在末尾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领悟:“不如撒手返尘世,尽吾所事全吾归,形神有灭名无灰。”他选择回归尘世,完成自己的使命,让名字永存,而非形体。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宇宙的独到见解,以及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赠别王时泉

英气横眉宇,群儿那足论。

相惊呼小友,溺爱等诸孙。

鸢马閒情少,诗书素好敦。

鹏抟知在迩,还望访蓬门。

(0)

访铁峰不遇

云关寂寂锁葳蕤,驾鹤仙人醉未归。

一树白榆风乍起,青钱扑面学花飞。

(0)

送黎乐安归越南八首·其六

云山几万隔黔滇,铜柱西南更有天。

日暮怀君舒望眼,断魂祇在夕阳边。

(0)

小亭静坐

艳影香风匝小亭,吟馀书竟对虚屏。

更无人事生烦扰,自有天机见性灵。

瘦绿肥红皆妙道,落花啼鸟共忘形。

爱他止水澄波静,閒倚雕阑望渌渟。

(0)

唐友梅病中寄诗一律次韵奉覆

四年笔砚共相依,几向丹铅覈是非。

尘榻无人联夜雨,沂风独自咏春衣。

心怜药饵愁多病,目断云山锁落晖。

闻道蒲觞新有约,为藏佳酿待君归。

(0)

送别易公仙南赴浙江署即次留别原韵·其三

几年拾栗从狙公,习隐徐无事迹同。

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

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

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

(0)
诗词分类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释智圆 凌义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