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拾栗从狙公,习隐徐无事迹同。
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
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
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
几年拾栗从狙公,习隐徐无事迹同。
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
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
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锴所作的《送别易公仙南赴浙江署即次留别原韵(其三)》。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许。
首联“几年拾栗从狙公,习隐徐无事迹同。”以“狙公”比喻友人,暗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共同的生活经历,如同猴子之于老者,彼此相依相伴。同时,“习隐”二字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认同,暗含着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
颔联“徒枉鹤书能促驾,须知橘树不分丛。”运用了“鹤书”这一典故,象征着友人的才华与高尚品德,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惋惜。而“橘树不分丛”则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不可分割,即使分别,也如同橘树般紧密相连。
颈联“野情芳草迷汧曲,别思春江注越中。”描绘了一幅离别时的景象,芳草萋萋,春江水涨,满载着离愁别绪。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渲染了离别的氛围,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
尾联“此去他时各努力,夕阳前路慎飞蓬。”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鼓励与祝福,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提醒友人在前行的路上要小心谨慎,就像在夕阳下飞行的蓬草,既要勇敢追逐梦想,也要注意安全。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和对未来期许的表达,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体质奇容,被天遣、柔丝萦系。
从头想、几般甘苦,动人情味。这彼此、相怜相惜意。
问中心、蕴结何年始。万千遍、输转碾回肠,添愁悴。
拚一醉,为佳计。依旧是,醒醒地。
长宵数更筹,枕头沾泪。纵道得、本无些子事。
也不应、便恁轻抛弃。算更无、别语寄秋娘,归来是。
万花围聚称香国。就中看、夭桃色。
燕支染做秾华,翡翠装成蕡实。玉砌瑶阶争相识。
被方朔、一时偷摘。还肯到天台,问刘郎踪迹。
艳春景物堪留忆。恨风吹、漂摇极。
精魂暗涉波涛,信札虚凭鳞翼。
别去明知长不见,却冤道、暂时分隔。
一日似三秋,怎教人禁得。
缟袂羽衣纷下,错疑萼绿,来会群仙。
小苑阴阴,是处竞拾钗钿。
鬓云乱、高搴舞袖,香汗渍、斜帮歌筵。好唇妍。
韩凭魄化,宋玉情牵。
三年珠栊悬网,珊屏褪粉,冷落风前。
远隔罗浮,梦中犹认翠裙烟。
指芳林、依依暂别,过太常、惘惘轻怜。且留连。
纵教花尽,叶底堪眠。
枫老吴江侧。秋渐深、凉气夜来侵席。
珠舫暗移,画屏重展,山压寒碧。
听歌曲将阑,凤箫如为诉怨抑。少年随过客。
纵宋玉才华,陆机声价,但有素衣尘染,梦云偏隔。
愁极。昏镫照壁。动万千、感念如织。袖沾香泽。
前盟犹在,坠欢欲拾。
柰极目、遥空去程,无计留片翼。滞旧国。心向北。
谢系足传书,归鸿犹自认得。泪滴红笺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