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菩提树》
《菩提树》全文
宋 / 方信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庭前双树尚依然,何处犹参无树禅。

一自老卢归去后,年年长结万灯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ù
sòng / fāngxìn

tíngqiánshuāngshùshàngránchùyóucānshùchán

lǎoguīhòuniánniánchángjiéwàndēngyuán

注释
庭前:庭院前面。
双树:两棵树。
尚:仍然。
依然:依旧。
何处:哪里。
犹:还。
参:参悟。
无树禅:不依赖树木的禅修。
一自:自从。
老卢:指代某人,可能是作者认识的。
归去:离开。
后:之后。
年年:每年。
长结:持续形成。
万灯缘:无数的缘分,可能指各种活动或人际交往。
翻译
庭院前的两棵树依然如故,哪里还能找到不依赖树木的禅修呢。
自从老卢离开后,每年我都会因各种活动而与无数灯火结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充满禅意的画面。开篇“庭前双树尚依然”一句,通过对庭院中两棵古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时间静止、物是人非的情境。紧接着“何处犹参无树禅”则是在探讨禅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似乎在问询在没有树木的地方,怎样才能达到禅定的状态。

诗歌随后转向往事,“一自老卢归去后”,提及了某位“老卢”的离去,这里的“老卢”可能是对某个修行者或居士的尊称。从这一句开始,时间感和空旷感变得更加强烈。

最后两句“年年长结万灯缘”表达了一种持续不断、每年都在进行的仪式或习俗,也许是在菩提树下进行某种佛教修行活动,如结灯供养等。这里的“万灯缘”既可能是指实际上的灯光,也可能是比喻生命与希望,或者是心灵世界中的光明。

整首诗通过对庭院景物和禅意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时间、以及精神修行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方信孺
朝代:宋

方信孺[公元1177年至1222年]字孚若,兴化军(四库总目作,莆田霞皋)人。生于宋孝宗淳熙四年,卒于宁宗嘉定十五年,年四十六岁。有隽才,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颇赞善之。以荫补番禺尉,治盗有异绩。开禧三年,(公元一二零七年)假朝奉郎使金,自春至秋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历淮东转运判官,知真州。后奉祠归,屏居岩穴,放浪诗酒以终。其父为叶颙宰相的女婿,其为叶颙宰相的孙女婿。
猜你喜欢

寄友

灵隐峰前手暂携,千章新绿子规啼。

眼边流水春重到,别后停云思几迷。

俯听露珠传点画,惊闻药裹亟刀圭。

殷勤简付遗方法,茹澹安缘缓杖藜。

(0)

顾仲方招隐园

清秋乘兴访名园,岩壑萧疏桂树繁。

花外朱桥缘断岸,竹间苍岫引飞轩。

空山猿鹤堪招隐,满地烟霞久避喧。

翻笑淮南重方术,八公徒著养生言。

(0)

薛侍御出按贵州便道归云南省觐

绣衣持节出长安,南入牂牁路万盘。

重箐湿云常欲雨,点苍晴雪不知寒。

登车自埽豺狼迹,遇客争弹獬豸冠。

遥忆树头新酒熟,刺桐花下正承欢。

(0)

和有道村居漫兴

茅屋疏篱寄水乡,隔溪渔火照昏黄。

联翩塞雁低河影,明灭山萤扑夜凉。

花隐砧声催玉杵,叶传秋信到银床。

芒鞋竹杖閒行处,一路柴门晚稻香。

(0)

游洪阳洞

绝壁攀萝一窦穿,洞中虚豁敞壶天。

青莲倒插浑无地,玉笋长生不记年。

游客漫寻烧药处,山童犹识种芝田。

为逢贤令双凫舄,暂借云窝半日眠。

(0)

岩前方亭小坐

空亭谷口敞晴晖,迢递层岩一径微。

翠壁丹崖开宝地,寒花细草拂荷衣。

苔边云影僧频扫,松下棋声鸟不飞。

选胜何须方外去,浮生到此已忘机。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