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亭谷口敞晴晖,迢递层岩一径微。
翠壁丹崖开宝地,寒花细草拂荷衣。
苔边云影僧频扫,松下棋声鸟不飞。
选胜何须方外去,浮生到此已忘机。
空亭谷口敞晴晖,迢递层岩一径微。
翠壁丹崖开宝地,寒花细草拂荷衣。
苔边云影僧频扫,松下棋声鸟不飞。
选胜何须方外去,浮生到此已忘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岩前小亭的静谧之美。首句“空亭谷口敞晴晖”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开阔、明亮的空间,阳光洒在空荡荡的亭子上,与山谷的开阔相映成趣。接着,“迢递层岩一径微”则描绘了通往亭子的小路,蜿蜒曲折,隐秘而神秘,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翠壁丹崖开宝地,寒花细草拂荷衣”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生机。翠绿的山壁、红色的岩石仿佛是自然界的宝地,而寒花细草轻轻拂过僧人的衣裳,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暗示了僧人生活的简朴与超然。
“苔边云影僧频扫,松下棋声鸟不飞”则通过动态与静态的对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禅意的氛围。僧人在苔藓覆盖的边缘清扫云影,松树下传来的棋声似乎连鸟儿都为之屏息,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选胜何须方外去,浮生到此已忘机”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刻的珍惜与满足,认为无需远赴他方寻找胜境,此刻的心灵之静便是最大的满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野渡莺疏,官亭柳密,春归犹未还家。
碧窗灯暗,半阁冷纹纱。
游倦菱塘人少,正画楼、愁满天涯。
云横断,乡园信杳,江树日初斜。
麦秋风雨夜,客厨齑淡,尝遍王瓜。
况旗青阑赤,歌远樽赊。
望极烟迷水曲,立昏黄、数尽栖鸦。
忧来处,谁能解此,空寄女儿花。
卷东风柳绵飘地,秋千架冷朱索。
鸳机不动莺帘静,知是未曾梳掠。春寂寞。
想蜀雨、巫云一缕情难托。才褰翠箔。
向凤眼窗心,菱花镜背,波溜已先觉。
雕笼近,指道阿苏能学。但将眉语传却。
蝉云拂罢豪犀放,早许柔荑先握。红日落。
料紫竹、香鞋不误方乔约。墙阴那角。
掩小扇轻扉,笼灯时候,莫更锁银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