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
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
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
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
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
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名为《感春四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韩愈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于诗歌创作和人生态度的独到见解。
"皇天平分成四时,春气漫诞最可悲。" 这两句诗直接点出了主题,即春天虽然美好,却也带来了生的哀愁,因为它提醒人们时间在不断流逝。
接着,"杂花妆林草盖地,白日坐上倾天维。蜂喧鸟咽留不得,红萼万片从风吹。" 这四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花开满树、草覆满地、大太阳高悬、蜜蜂鸣叫、鸟儿啁啾,而红色的花瓣随风飘散。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也是对生命易逝的一种隐喻。
诗人随后写道:"岂如秋霜虽惨冽,摧落老物谁惜之。" 这两句表达了一个观点,即虽然春天让人感到悲哀,但秋天的严寒和萧瑟也同样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提出一种生活态度:"为此径须沽酒饮,自外天地弃不疑。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 这是说为了逃避这种哀愁,不如直接去喝酒享受生活,就像古代诗人李白、杜甫那样放纵自己的情感和创作。
然而,诗人又自省道:"屈原离骚二十五,不肯餔啜糟与醨。" 这里提到了屈原和他的代表作品《离骚》,表达了自己虽然羡慕李杜的放逸,但更倾向于屈原那种不愿意妥协、坚持个性和理想的态度。
最后,诗人写道:"惜哉此子巧言语,不到圣处宁非痴。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平明出门暮归舍,酩酊马上知为谁。"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和他人的评价,以及对那些能够理解并欣赏其才华的贤君的渴望。在最后一句中,诗人似乎是在询问,哪位贤君能真正了解我这酩酊大醉之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韩愈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春天景象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创作以及个人态度的一系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