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有道村居漫兴》
《和有道村居漫兴》全文
明 / 陈荐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茅屋疏篱寄水乡,隔溪渔火照昏黄。

联翩塞雁低河影,明灭山萤扑夜凉。

花隐砧声催玉杵,叶传秋信到银床。

芒鞋竹杖閒行处,一路柴门晚稻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茅屋疏篱寄水乡”,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座坐落在水乡之中的朴素茅屋,周围是稀疏的篱笆,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接着,“隔溪渔火照昏黄”一句,通过渔火的光亮,不仅照亮了溪边的夜晚,也映衬出乡村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联翩塞雁低河影,明灭山萤扑夜凉。”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美丽。大雁在河面上低飞,留下长长的影子,而山间的萤火虫时隐时现,为这静谧的夜晚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融合,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美。

“花隐砧声催玉杵,叶传秋信到银床。”这两句则将视角转向了日常生活场景。捣衣声在花丛中回响,仿佛是在催促着秋天的到来;而落叶传递着秋的信息,落在银床上,更添几分季节的韵味。这些细节描写,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美,又蕴含着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最后,“芒鞋竹杖闲行处,一路柴门晚稻香。”诗人以自己的行踪作为线索,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田园气息的世界。穿着芒鞋、手持竹杖的他,在乡村的小路上漫步,沿途的晚稻散发着阵阵清香,这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恬静与美好。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介绍

陈荐夫
朝代:明

陈荐夫,名邦藻,又字幼孺,号冰鉴,以字行。闽县(今闽侯县青口镇大义村)人。生于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六月十三,卒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才中了举人,时已三十余岁,后会试屡考不中。公车所经之处,他游历大江南北。荐夫善为六朝文,诗亦工丽,有中晚唐之风。和从兄价夫皆以诗名,荐夫与谢肇淛、邓原岳、安国贤、曹学佺、徐熥、徐火勃称“闽中七子”。晚年贫益甚。著有《水明楼集》。
猜你喜欢

赠刘觐国龙山草堂

野筑成幽处,疏林入望低。

卷帘看月上,扫石倚云栖。

静可翻书帙,閒应信杖藜。

为馀一隙地,留作浣花溪。

(0)

同黎惟敬梁思立梁少伸林开先过流霞岛

步屧穿林不易逢,幽花细柳自茸茸。

阴崖险僻藏深洞,曲径逶迤有秘踪。

鸟雀昼喧依古木,岚霞秋爽散疏松。

从知境界红尘隔,别有蓬莱若个峰。

(0)

瑶台望海

南海沧波浸碧沙,瑶台一望杳无涯。

长澜浴日浮金镜,连岛奔涛喷雪花。

藉势鼋鼍翻锦浪,惊波鸥鹭傍仙槎。

遗珠皎彻辉长夜,谁起沉沦献帝家。

(0)

午日同欧嘉可李代际高沛卿家从两儿观竞渡二首·其一

繁桡脩舸现千身,绿艾青菖作四邻。

密树人家纨扇合,长松江岸稻花新。

烟横竹屿风如笑,水落鱼梁海欲尘。

客子尽能歌白苧,可无投赋访灵均。

(0)

初秋雨夜同黎君选徐木之傅元子诸从右文伯承集松风阁分赋

乍入秋梧暑气残,况当暮雨共凭阑。

高朋雾露原生润,野老尊盘肯尽欢。

蜡屐殊非安石卧,绨袍宁为范生寒。

羊城后夜如占梦,榄水还来就钓竿。

(0)

区启图兄弟邀同谢起东黄元卿酌云筏

得归白社倦扶筇,开径难辞野鹿踪。

谢客风期深揽结,郗家文酒盛过从。

池光隐映双趺塔,花气依微片石峰。

副墨新藏知在此,窗松砌竹已成龙。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刘鹗 陈傅良 杜荀鹤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