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经云,坡记成。名非古,堂遂轻。两翁像,久晦冥。
伟方公,旧贯仍。取彼栏,护此泓。新作盖,环以铭。
遗千年,饮清泠。续坡谁,李昴英。
老经云,坡记成。名非古,堂遂轻。两翁像,久晦冥。
伟方公,旧贯仍。取彼栏,护此泓。新作盖,环以铭。
遗千年,饮清泠。续坡谁,李昴英。
这首诗是对一处名胜的记述和赞美,通过描写古迹,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景物的情感联络。首句“老经云,坡记成”表明有古老的经典或记录,而“坡记成”则是指苏东坡在广州时留下的记载,这里可能是指苏轼当年被贬至岭南时所作的诗文。紧接着的“名非古,堂遂轻”说明虽然名声不及古人,但堂宇依旧显得轻盈优雅。
“两翁像,久晦冥”中的“两翁”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两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其画像长久以来一直被珍视,但由于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模糊不清。接下来的“伟方公,旧贯仍”则是在赞美一位伟大的先生,或是对古代某位名人之尊称,表明其德行或事迹依然被后世所铭记。
中间部分“取彼栏,护此泓。新作盖,环以铭。”描述的是取用他处的栏杆来保护这里的井泉,同时建造新的屋檐并在周围刻上铭文,以示纪念和传承。而“遗千年,饮清泠”则是表达希望这份文化遗产能流传千年,并且能够让人永远享受到清凉甘美的泉水。
最后,“续坡谁,李昴英。”诗人提及苏轼之后,没有人再能继承其风雅,而自称自己为“李昴英”,表明自己是对这份文化传承有所贡献的人。通过这样的自我认同和历史的对话,诗人强调了个人在维护和发扬光大文化遗产中的角色。
整首诗以轻松流畅的笔触,穿越时空将自己与古代名士相联系,同时也表达了对广州天庆观众妙堂东坡井泉这一文化遗迹的尊崇之情。
伯龄不厌山,山不养伯龄。
松颠有樵堕,石上无禾生。
不忍六尺躯,遂作东南行。
诸侯尽食肉,壮气吞八纮。
不唧溜钝汉,何由通姓名。
夷齐饿死日,武王称圣明。
节义士枉死,何异鸿毛轻。
努力事干谒,我心终不平。
三载寄关东,所欢皆远违。
思怀方耿耿,忽得观容辉。
亲燕在良夜,欢携辟中闱。
问我犹杜门,不能奋高飞。
明灯照四隅,炎炭正可依。
清觞虽云酌,所愧乏珍肥。
晨装复当行,寥落星已稀。
何以慰心曲,伫子西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