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国。
主人欲移家,我亦要归北。
上客幸先归,愿托归飞翼。
唯将翛翛风,累路报恩德。
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国。
主人欲移家,我亦要归北。
上客幸先归,愿托归飞翼。
唯将翛翛风,累路报恩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卢仝的作品,名为《萧宅二三子赠答诗二十首(其七)·竹请客》。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
“我本泰山阿,避地到南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本是北方泰山之地的人,却因某种原因避难到了南方。这里的“泰山”不仅指具体的地理位置,更有着象征性的意味,代表着坚固和稳定。而“避地”则透露出一种不得已的情境。
“主人欲移家,我亦要归北。”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许。尽管“主人”即朋友准备迁徙,但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回归故土的愿景,这种情感是非常强烈且迫切的。
“上客幸先归,愿托归飞翼。”这里,“上客”指的是尊贵的客人,即诗中的朋友。诗人希望这位朋友能够早些返回,并借用“飞翼”来表达对快速安全旅程的美好祝愿。
“唯将翛翛风,累路报恩德。”最后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这里的“翛翛风”形容的是微弱而不断的风,比喻着诗人想要通过这轻柔的风来传递自己的心意和感激之情。同时,“累路报恩德”则意味着不论走过多少路程,都要将这份恩情带在心上,并以实际行动加以回报。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感受和巧妙运用。通过这样的语言表达,卢仝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也让后世读者能够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