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篱下乱蛩鸣,古寺秋高岭月明。
夜半石床清睡去,不知枕上落泉声。
黄花篱下乱蛩鸣,古寺秋高岭月明。
夜半石床清睡去,不知枕上落泉声。
这首清代诗人大灯的《秋夜宿八峰山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秋夜画面。首句“黄花篱下乱蛩鸣”,以黄花和秋夜的蟋蟀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寂寥而富有生机的氛围。"乱蛩鸣"三字,既写出虫鸣的嘈杂,也暗示了秋夜的寂静。
次句“古寺秋高岭月明”,进一步点明地点是在古老的寺庙中,秋意浓重,山顶的月光格外明亮,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秋高"二字,不仅描绘了季节特征,也暗含心境的开阔与澄明。
后两句“夜半石床清睡去,不知枕上落泉声”,诗人深夜在石床上安眠,沉浸在禅定之中,连泉水滴落的声音都没有察觉。这不仅是对环境的静谧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体现出其超脱世俗的禅心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沉浸。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通过秋夜的自然景象和禅寺的静谧,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禅修境界的追求。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
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士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
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鸾。
操与霜雪明,量与江海宽。
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
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
逸翮望绝霄,见欲凌云端。
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
固知非天池,鸣跃同所欢。
谁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
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折翮悲高风,苦饥候朝餐。
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
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风紧雨凄凄,川回岸渐低。
吴州林外近,隋苑雾中迷。
聚散纷如此,悲欢岂易齐。
料君残酒醒,还听子规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