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成阴,迟结子,芳意满淮楚。
五月江城,照眼红如雨。
生来不识东皇,小庭初夏,恰共人家重午。艳才吐。
新裁百褶罗裙,凌波忆仙侣。
为问朱颜,底事娇好如许。
费他多少天工,胭脂点点,应染遍、夕阳无数。
早成阴,迟结子,芳意满淮楚。
五月江城,照眼红如雨。
生来不识东皇,小庭初夏,恰共人家重午。艳才吐。
新裁百褶罗裙,凌波忆仙侣。
为问朱颜,底事娇好如许。
费他多少天工,胭脂点点,应染遍、夕阳无数。
这首《祝英台近·赋榴花》由清代诗人陈家庆所作,以榴花为题,描绘了榴花的美丽与生机。
开篇“早成阴,迟结子,芳意满淮楚”,以榴花的生长特性起笔,既描绘了榴花的生长环境,也暗示了其生命力的旺盛。接着,“五月江城,照眼红如雨”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五月榴花盛开的景象比作红雨,形象地展现了榴花的繁盛与热烈。
“生来不识东皇,小庭初夏,恰共人家重午”三句,通过对比和时间的转换,表达了榴花在初夏时节绽放的独特韵味,与端午节的氛围相得益彰,增添了节日的喜庆色彩。
“艳才吐。新裁百褶罗裙,凌波忆仙侣”几句,以榴花的花朵形态比喻女子的服饰,同时借“凌波”一词,联想到女子轻盈的步伐,营造出一种优雅而神秘的意境,仿佛是仙女下凡,增添了几分浪漫与幻想。
最后,“为问朱颜,底事娇好如许。费他多少天工,胭脂点点,应染遍、夕阳无数”四句,以设问的方式,赞美榴花的娇美与鲜艳,同时也表达了对大自然造物之美的赞叹。通过“胭脂点点”和“染遍夕阳”的描绘,不仅突出了榴花的颜色之美,还赋予了其浓厚的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情感的交融。
综上所述,《祝英台近·赋榴花》通过对榴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自然美与生命活力,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与向往,是一首富有情感与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