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祖择之惠黄雀鲊》
《答祖择之惠黄雀鲊》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李白劝尔莫逐炎洲翠,亦莫近吴宫燕。

尔不听此言,祸患今乃见。

吴火时虽无,越罗日生变。

空知稻粱肥,岂悟杯盘荐。

我不闻尔声,谬成先生馔。

咀嚼勿言非,雉雁犹充膳。

(0)
翻译
李白劝你不要追逐南方的翠鸟,也不要靠近吴宫的燕子。
你不听从这番话,灾祸如今显现。
虽然吴地的战火暂时平息,但越地的丝织品却常有变故。
只知道稻谷丰盈,怎会料到宴席上的菜肴。
我没有听到你的声音,却误以为是你准备的佳肴。
品尝食物时不要说不是你的,即使是野鸡雁鸟也会成为餐桌上的食物。
注释
逐:追逐。
炎洲翠:南方的翠鸟。
吴宫燕:吴国宫殿的燕子。
祸患:灾祸。
吴火:吴地的战火。
越罗:越地的丝织品。
稻粱:稻谷。
杯盘荐:宴席上的菜肴。
谬:错误。
先生馔:先生的饭菜,这里指误以为的食物。
咀嚼:品尝。
雉雁:野鸡雁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答祖择之惠黄雀鲊》,通过对朋友赠送的黄雀鲊的描绘,寓言劝诫。诗中以“李白劝尔”开篇,借李白之口告诫朋友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如追逐权势或奢华的生活,暗示这些可能会带来祸患。接着提到“吴火”和“越罗”的隐喻,暗示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提醒朋友要谨慎行事。

诗中“空知稻粱肥,岂悟杯盘荐”进一步强调了物质享受的表面繁华,实则暗藏危机。诗人以自己的沉默不语,暗示对朋友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被美食所诱惑的讽刺。最后两句“咀嚼勿言非,雉雁犹充膳”,意为即使食物再美味,也不应忘记潜在的风险,连雉雁这样的小物也可能成为牺牲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婉转的方式,通过黄雀鲊这一实物,传达出对朋友的深沉关怀和对世事的洞察,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警示意义。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赠山翁

耳听人言似不闻,心于时事若无分。

一生已是青山物,更欲将身换白云。

(0)

又赠二子

周氏二子千人英,余观其诗余辄惊。

浑然骨格已老成,凛乎辞句冰霜清。

不然何以知君名,余知必作诗之精。

今观君诗眉且低,文章老大无人知。

少年便莫相轻欺,丈夫壮气如虹蜺。

古之庸者犹雄飞,青云自有相逢时。

(0)

好笑南郭翁

好笑南郭翁,白鬓爱杨柳。

如今十月后,犹饮菊花酒。

杨柳色渍面,菊花香渍牙。

喉咙溜香汁,肠胃浮香葩。

所饮几何酒,所吟无限诗。

若言丝与管,便是吟哦时。

心无一事累,意与千古期。

一身成土木,两脚登云霓。

但欲比陶潜,岂肯为杜微。

公有如此客,可不使公知。

更问公安否,且喜公来归。

(0)

送李推官

物有所兴,因人而就。其人维何,所性忠厚。

能谋而果,能明而究。身任其责,力成厥构。

既成之法,可继于后。入门而东,自南而北。

如污斯隆,如枉斯直。如塞斯通,如隘斯辟。

如翼斯张,如衡斯举。如蔀斯赫,如阒斯睹。

室有明窗,墙有坚堵。地无游蚁,穴无伏鼠。

既完既成,既安既处。师乎师乎,岂可苟然。

心为道本,身为义先。心之所无,道不可传。

身之所无,口不可宣。唯正唯直,求己以全。

以义以命,如耕平田。处心积虑,贯通神明。

无忝乡校,勿负朝廷。成人子弟,慰人父兄。

二三职事,其亦警戒。欲善诸外,先治诸内。

存诚防邪,集义养气。作伪心劳,作德心逸。

如此两句,守而勿失。谨佐尔师,各修其职。

庶乎诸生,其则不远。已修加修,已善加善。

不率者从,不类者变。子弟如此,父兄所愿。

可慰乡人,可成学风。可酬其劳,可称厥功。

(0)

送端叔·其一

端叔上马去,巷口马头转。

我唤端叔时,端叔急回面。

记取此时意,莫使落风埃。

上东门外水,正望楚州来。

此水一来不复见,不及黄沙塞头雁。

(0)

签刘子静秀才并示鲁山

难逢一笑乐,易遇千黄金。

而况吾胸中,所得盖已深。

百物正烂熳,二子方歌吟。

一乐已自足,两乐交吾心。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汪莘 丁复 许有壬 梁以壮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