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残泪满衣,九秋燕望重多违。
霜深未识新陵在,雪落空悲旧社非。
笛奏关山殊问夜,歌来京陌变降旂。
可怜五色丝纶管,劝进书成刺齿肥。
三月春残泪满衣,九秋燕望重多违。
霜深未识新陵在,雪落空悲旧社非。
笛奏关山殊问夜,歌来京陌变降旂。
可怜五色丝纶管,劝进书成刺齿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何吾驺所作的《秋悲四首》之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对时局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感慨。
首句“三月春残泪满衣”,开篇即以春天的凋零与个人情感的哀伤相呼应,春去花落,泪湿衣襟,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无奈与感伤。接下来,“九秋燕望重多违”一句,将时间拉长至九个秋天,燕子南飞北归,象征着岁月的流转与人世的离合,而“多违”二字则点明了诗人与所思之人或事物之间的距离与隔阂,加深了情感的沉重与复杂。
“霜深未识新陵在,雪落空悲旧社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空交错、物是人非的悲凉感。霜雪覆盖之下,新陵是否依旧存在,已无法辨认;旧日的聚会场所,如今只能徒增哀伤。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的变换,更寓意着历史的无情与人事的沧桑。
“笛奏关山殊问夜,歌来京陌变降旂”则是通过音乐与舞蹈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笛声悠扬,似乎在诉说着遥远的边关故事,而歌舞欢腾的京城街道,却已换上了降旗,暗示着政治局势的动荡与变化。这两句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最后,“可怜五色丝纶管,劝进书成刺齿肥”一句,以五色丝线编织的冠冕比喻君主的权力,劝进书则是请求君主登基的文书。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象征权力与荣耀的物品反而显得讽刺与悲哀,因为它们背后隐藏的是权力斗争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这一句巧妙地将讽刺与悲悯融为一体,揭示了诗人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的独特视角与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时代变迁以及人性本质的深刻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一朵乌云起天末,倏忽长驱半天阔。
云头到处急雨来,雨脚错落飞河魁。
吹以南箕更豪横,打窗喷壁催吟咏。
恰惊瓦上碎珠跳,已快檐前银竹映。
平生不识南箕状,且看平畴翻翠浪。
恍然立我三湘间,欲著扁舟相跌宕。
风回雨霁天地新,良苗斗觉添精神。
天意更看七八月,明年无处可打蕨。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非侠非狂非逸民,读书谋国不谋身。
一封北阙三千牍,再活西州六万人。
雨露晚从天上落,芝兰亲见掌中新。
仁心义概丝纶语,长挂巴山月半轮。
古人托一技,身死名不灭。
贤愚置不论,笔画观可阅。
峄山刻秦铭,斯篆屈金铁。
虽在众憎恶,恨不颈荐钺。
褚令狷且直,还笏首叩血。
鲁公秉忠勤,白首抗希烈。
独有虞永兴,当年称四绝。
贤哉蔡莆阳,直气亘南粤。
入为枫宸侍,遇事挺奇节。
挥毫霸当年,粲然星中月。
非惟惊代能,乃是名世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