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山行底路涂,欲炊无店籴无珠。
旋将白石支燃鼎,却展青油当野庐。
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
风餐露宿何亏我,玉馔琼楼合属渠。
半日山行底路涂,欲炊无店籴无珠。
旋将白石支燃鼎,却展青油当野庐。
一望平田皆沃壤,只生枯苇与寒芦。
风餐露宿何亏我,玉馔琼楼合属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山路上的情景。开篇“半日山行底路涂,欲炊无店籴无珠”两句,写出了行者午后时分仍在山中行走,寻找做饭的地方,但却发现没有可以购买食物的店铺,也没有值得交换的珍珠。这里“底路涂”强调了山路崎岖不平,而“无店籴无珠”则表达了荒凉与贫瘠。
接着,“旋将白石支燃鼎,卻展青油当野庐”两句,描述了行者不得不使用自然材料——白石来支撑锅具(鼎)煮食,同时用青色的油布(青油)作为临时的遮风避雨之物。这里“旋将白石”展示了行者的生存智慧,而“却展青油”则表现出一种临时的、不稳定的生活状态。
随后,“一望平田皆沃壤, 只生枯苇与寒芦”两句,描绘了一片肥沃但却只有枯萎的芦苇和寒冷的芦草生长的景象。这里“一望平田”给人以丰饶之感,但紧接着的“只生枯苇与寒芦”又带来一种荒凉与生命力不足的对比。
最后,“风餐露宿何亏我,玉馔琼楼合属渠”两句,表达了行者对自然界的顺应和接受。这里“风餐露宿”意味着行者直接以自然界为食宿,而“玉馔琼 楼合属渠”则是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大自然赋予的恩惠,如同最精美的食品(玉馔)和珍贵的饮料(琼液),并且这些都被赐予给小溪流。
整首诗通过对山路、自然材料、田野景观等元素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行者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同时也折射出了生活的艰辛和对自然恩惠的赞美。
丹丘崒嵂三千丈,紫峤茏葱一万重。
南池堂中开画障,彷佛溟渤之仙峰。
细认梁生作,乃是西樵山。
罗浮相伯仲,秀拔南海间。
梁生此障师董源,颇似米氏兼云烟。
深山尚书畏莫敌,小李将军不敢前。
忆昔梁生共邛杖,更携黎子西樵上。
山中洒墨展生绡,酒酣为我图苍莽。
眼底干岩暮霭生,耳边百道飞泉响。
柴扉松径入萧掺,洞客林僧对清爽。
出山倏已四三年,只今茅屋閒披赏。
梁生已去掌丝纶,黎子金闺作近臣。
猿啼蕙帐岁经岁,鸟唤烟萝春复春。
潘郎近亦理征策,心向云霄卖云壑。
谢安四十卧东山,大笑为君谢逋客。
《潘启猷宅观梁思伯西樵山障子歌》【明·欧大任】丹丘崒嵂三千丈,紫峤茏葱一万重。南池堂中开画障,彷佛溟渤之仙峰。细认梁生作,乃是西樵山。罗浮相伯仲,秀拔南海间。梁生此障师董源,颇似米氏兼云烟。深山尚书畏莫敌,小李将军不敢前。忆昔梁生共邛杖,更携黎子西樵上。山中洒墨展生绡,酒酣为我图苍莽。眼底干岩暮霭生,耳边百道飞泉响。柴扉松径入萧掺,洞客林僧对清爽。出山倏已四三年,只今茅屋閒披赏。梁生已去掌丝纶,黎子金闺作近臣。猿啼蕙帐岁经岁,鸟唤烟萝春复春。潘郎近亦理征策,心向云霄卖云壑。谢安四十卧东山,大笑为君谢逋客。
https://shici.929r.com/shici/zVYA3L.html
蒲生无定根,夙昔在涧湄。
雨露一沾润,移植金银池。
贱妾初事君,自许黄发期。
昔如春花鲜,今似秋草萎。
繁华自零落,膏泽不复施。
寒暑一何速,盛衰难自持。
谗言岂必深,君恩宁中移。
弃置固其理,妾心常依依。
嘅彼白华人,辛苦今独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