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违运往岂无才,老气峥嵘隘九垓。
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
相逢苦雨泥双屐,可及晴湖汎一杯。
忽又趁潮上桐濑,山中春笋正堪煨。
时违运往岂无才,老气峥嵘隘九垓。
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
相逢苦雨泥双屐,可及晴湖汎一杯。
忽又趁潮上桐濑,山中春笋正堪煨。
诗人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赞赏之情。"时违运往岂无才"一句,感慨于时代的变迁与个人才能的发挥,语气中带有一种时代沧桑与个人的无奈。"老气峥嵘隘九垓"则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形象,气势不减,犹如巍巍高山一般。
接着,"漫仕有声徐偃国,赋归不愧子陵台"两句中,诗人提到朋友在官场上的名声和才华,即便是在隐退后,也无需羞愧,与古时贤者相比。这里的"子陵台"暗指东汉时期的司马相如,他曾在蜀地建造了一座别业,名为"子陵之台",象征着文人的高洁与自得其乐。
"相逢苦雨泥双屐"一句通过对恶劣天气中朋友相遇的情景描写,表现了难得的友情。紧接着"可及晴湖汎一杯"则转换了氛围,从阴雨转为晴好,共饮酒水,表达了珍惜时光与乐享人生的意境。
最后两句"忽又趁潮上桐濑,山中春笋正堪煨",诗人写道朋友随着潮汐而去,而自己则留在山中,享受着春天的竹笋美味。这既是对友人的送别,也是对自己的归隐生活的一种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况味的体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高远的志趣。
茂陵千载文园客,流传耳孙犹病渴。
引饮自嫌江海窄,家无曲藭柰腹疾。
水帝之魂成水厄,女丁妇壬不相得。
始图一溉滋汤旱,卒见九河归禹画。
尝闻秋夫曾疗鬼,大胜扁鹊能起虢。
君不见上医可医国,异哉鼎斋堪鼎食。
云龙失守元气乖,隐隐愁听狂车雷。
须臾飘骤不成雨,一天风雹从何来。
交横散落星石陨,纷霍迸击冰山摧。
坳平忽讶坑谷满,垤起俄作丘陵堆。
惊忙飞走残夭夭,斲器枝叶枯根荄。
穿窗入户弹相射,填街溢巷把莫推。
恢恢难补天网漏,凛凛欲压坤轴颓。
一方生理遭殄瘁,造物不恤空自哀。
是时仲夏行冬令,谁把四序颠倒催。
虽有舜弦愠不解,孰谓邹律春能回。
阳虽位降乾道在,一阴才进力可排。
履霜之渐此其始,司寒挟党结祸胎。
春秋大小百馀国,独向鲁地三为灾。
世间万事岂不见,那用区区书观台。
我思天变岂徒尔,以象告人当自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