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巷萧条日易曛,豆秸灰欲落江云。
眼花淡淡初疑见,耳重萧萧竟不闻。
便可一杯平体粟,不须六出点衣纹。
慇勤急遣蓬莱使,探到梅花破几分。
门巷萧条日易曛,豆秸灰欲落江云。
眼花淡淡初疑见,耳重萧萧竟不闻。
便可一杯平体粟,不须六出点衣纹。
慇勤急遣蓬莱使,探到梅花破几分。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黄昏时分,环境的清冷与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门巷萧条日易曛”,开门见山地描绘了环境的萧瑟与时间的流逝,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暗淡,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豆秸灰欲落江云”一句,将视觉焦点从地面转向天空,豆秸灰仿佛要融入江面上的云雾之中,进一步强化了环境的静谧与空旷。
“眼花淡淡初疑见,耳重萧萧竟不闻”两句,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眼花”与“耳重”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微妙变化。眼中的景象似乎在模糊中显现,而耳边的声音却变得异常清晰,这种反差暗示了诗人对周围世界的敏感与内心的孤独。
“便可一杯平体粟,不须六出点衣纹”则是对生活态度的体现,诗人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杯热茶足以温暖身心,无需过多的装饰或外在的奢华,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最后,“慇勤急遣蓬莱使,探到梅花破几分”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他希望有人能像使者一样,去探寻那即将绽放的梅花,象征着对春天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寒冷冬日的独特心境,以及在孤独中寻求内心平静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春风桃李花,秋雨梧桐树。
人心自悲喜,草木那知故。
三香各根柢,气色偶一类。
凄凉冰雪魂,夐绝霜月趣。
人惟知其然,遂有兄弟喻。
花岂识友于,人自生好恶。
吾闻登徒子,好色耽伛偻。
又闻海上翁,逐臭慕腥腐。
世人溺嗜好,颠倒死不悟。
君今眷兹香,志意实清苦。
流芳当无穷,万古复万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