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鼎斋》
《鼎斋》全文
金 / 李俊民   形式: 古风

茂陵千载文园客,流传耳孙犹病渴。

引饮自嫌江海窄,家无曲藭柰腹疾。

水帝之魂成水厄,女丁妇壬不相得。

始图一溉滋汤旱,卒见九河归禹画。

尝闻秋夫曾疗鬼,大胜扁鹊能起虢。

君不见上医可医国,异哉鼎斋堪鼎食。

(0)
鉴赏

这首诗《鼎斋》由金末元初的诗人李俊民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对古代医学与治水智慧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诗中以“茂陵千载文园客”开篇,借历史人物的典故,引出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怀念。接着,“流传耳孙犹病渴”一句,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表达了后人对先贤智慧的渴望与传承。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古代医者与水利专家的卓越贡献,如“水帝之魂成水厄”,形象地描述了古人对水患的深刻理解与治理的决心;“女丁妇壬不相得”,则以古代神话中的角色,象征不同治水策略间的冲突与融合。

“始图一溉滋汤旱,卒见九河归禹画”两句,高度赞扬了古代治水工程的伟大成就,从局部灌溉到整体规划,体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和谐统一。诗人还提到古代医术的神奇,如“尝闻秋夫曾疗鬼,大胜扁鹊能起虢”,将古代名医扁鹊与传说中的医者秋夫相提并论,强调了古代医学的高超技艺。

最后,“君不见上医可医国,异哉鼎斋堪鼎食”两句,将话题转向对理想社会的构建,表达了诗人对医学与治理国家之间相似性的思考,以及对能够实现这一目标的“鼎斋”的赞美。这里的“鼎斋”可能象征着一个能够集医学、水利、政治智慧于一体的理想机构或人物,能够解决国家和社会的各种问题。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古代文明的高度敬仰,以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作者介绍
李俊民

李俊民
朝代:金   籍贯:自号鹤鸣老

李俊民(1176~1260)或(1175~1260)字用章,自号鹤鸣老人,泽州晋城(今属山西晋城)人。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韩王元嘉之后。年幼时 ,勤于经史百家,尤精通二程理学。承安间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弃官教授乡里,隐居嵩山,元政府泽州长官段直从河南嵩山迎回李俊民任泽州教授,长期在泽州大阳生活教学。金亡后,忽必烈召之不出,卒谥庄靖。能诗文,其诗感伤时世动乱,颇多幽愤之音。有《庄靖集》。 
猜你喜欢

酬袁守方秋崖遗宝带桥诗以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材是济川功为韵十四首·其一

非卿桥不立,谁是杜武库。

下浦未更新,过者几惊顾。

(0)

施经偈

我赋耽痂癖,有财贮空虚。

不作子孙计,不为车马速。

不充玩好用,不买声色娱。

置锥无南亩,片瓦无屋庐。

所得月俸给,唯将赎梵书。

万里遣迎介,崎岖涉长途。

奉安大刹中,开示诸迷徒。

庶几披阅者,咸得入无馀。

古佛为半偈,尚乃舍生躯。

我今以财施,痛楚不侵肤。

以我较古佛,苦乐万倍殊。

所以不惜财,非是禀性愚。

借问借财人,终日较锱铢。

无常忽地到,宁免生死无。

(0)

题义门胡氏华林书院

华林仙野近南昌,闻说幽奇景异常。

竹翠松寒笼药圃,水清山秀绕书堂。

词登科第名尤振,恩表门闾道愈光。

我恨方为簪组累,莫同吟啸白云房。

(0)

桐庐暑夜

中流有行舟,似亦得清致。

只恐乘舟人,未识月中意。

(0)

纸帐

野人抄溪苔,十幅围秋风。

缺月窥我床,皎皎一室空。

锦绣开华堂,坐挟不赏功。

戮辱在其后,居然是樊笼。

先生于此间,微吟和寒蛩。

须臾寝不梦,觉来日升东。

(0)

东方有一士

东方有一士,不见心忡忡。

尺璧未足多,夙好良所同。

永怀不能寐,揽衣出房栊。

遥夜未渠央,取琴和秋虫。

岂无时世交,掣肘不相容。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张昪 蔡薿 黎培敬 吴迈远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