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抄溪苔,十幅围秋风。
缺月窥我床,皎皎一室空。
锦绣开华堂,坐挟不赏功。
戮辱在其后,居然是樊笼。
先生于此间,微吟和寒蛩。
须臾寝不梦,觉来日升东。
野人抄溪苔,十幅围秋风。
缺月窥我床,皎皎一室空。
锦绣开华堂,坐挟不赏功。
戮辱在其后,居然是樊笼。
先生于此间,微吟和寒蛩。
须臾寝不梦,觉来日升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生活的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反映出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和对世俗功名的淡泊。开篇“野人抄溪苔,十幅围秋风”展现了隐者的居住环境,他在荒野中筑巢,以苔石为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缺月窥我床,皎皎一室空"则表达了诗人夜晚独处时的寂寞与清冷,也透露出他对人世间繁华无常的感慨。
接着“锦绣开华堂,坐挟不赏功”显示出诗人对于那些华丽但虚幻的事物并不感兴趣,他更注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戮辱在其后,居然是樊笼"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看破与超脱,虽然外界可能有诸多的诽谤与束缚,但他已置身事外。
“先生于此间,微吟和寒蛩”中,“先生”自指诗人自己,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以低声细语地吟咏着诗句,与秋天的蝉鸣相应和。"须臾寝不梦,觉来日升东"则写出了诗人入睡时无牵挂,无忧虑,即使是浅眠,也能安然入梦;醒来后,只见太阳已高悬东方,继续照耀着他的清净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向往。
山亭水榭秋方半。
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
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
时有疏萤度。
我谢月相怜。
今宵不忍圆。
独行独坐。
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
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
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
剔尽寒灯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