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与涛声散翠微,幽香含露亦知希。
谁人独立柴门外,远意萧萧对夕晖。
半与涛声散翠微,幽香含露亦知希。
谁人独立柴门外,远意萧萧对夕晖。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松花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魅力。
“半与涛声散翠微”,诗人以“涛声”与“翠微”相映成趣,生动地描绘了松花所在环境的清幽与生机。涛声,既指自然界的声音,也暗喻着生命的律动;翠微,则是山色的青翠与朦胧,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和联想,营造出一种既充满活力又不失宁静的氛围。
“幽香含露亦知希”,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幽香,指的是松花特有的香气,它在清晨的露水中更加浓郁,显得格外珍贵和稀有。这一句不仅赞美了松花的香气,更暗示了它的独特与难得,让人仿佛能闻到那股清新而又神秘的气息。
“谁人独立柴门外,远意萧萧对夕晖”,最后两句将画面推向高潮。诗人通过“独立柴门外”的形象,塑造了一个孤独而深思的人物形象,他面对着夕阳,心中充满了对远方的向往和思考。夕阳的余晖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温暖而略带忧伤的色彩,使得整个画面显得既宁静又富有情感深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松花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远方与未来的无限遐想。
家藏五世书,不减王铜川。
仕宦虽陆沈,文章则蝉联。
女归逢其良,辞来亦粲然。
胸次龟负图,笔端骥奔泉。
生朝远寿我,细字书满笺。
手追满澳诗,句法两汉前。
念昔昌黎公,尝赋猛虎篇。
南纪通古学,已难与并传。
况堕牛李中,百代莫洗湔。
开尊笑谓妇,举酒属青天。
愈也殆我愧,庶几太史迁。
更看敞夫人,叅语东厢边。
旧闻蜀酒浓,今乃举此觞。
可怜如甘言,难置烈士肠。
近者营糟丘,始传柱下方。
青菽为曲糵,碧蓼有微芳。
调和火齐得,泉洁器甚良。
酿成酌樽中,盎盎流琼浆。
味胜松醪春,色作竹露光。
知君却奇温,苫冷卧欲僵。
五十不致毁,无彻桂与姜。
强起为我饮,季冬天雨霜。
甘泉洗心情,好风吹面凉。
循池步涟漪,澹然波不扬。
怀君佳弟兄,元方与季方。
正兹阻会集,恍若限渺茫。
顾欲烦飞廉,为子飘羽觞。
翔空浮何汉,上略参井光。
因思从之去,手攀蟾窟香。
结以飞霜佩,衣以袍赤霜。
俯问夜何其,未及庭燎央。
自笑乃默存,蘧蘧真坐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