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河置中驿,北邹南入滕。
平畴布方罫,禾黍芃芃生。
文公卓祠庙,井田兹昔行。
仁政偶施举,其利摧甲兵。
嗟哉两雄国,灭后无一陵。
晋楚信狼狈,邾莒还倪婴。
界河置中驿,北邹南入滕。
平畴布方罫,禾黍芃芃生。
文公卓祠庙,井田兹昔行。
仁政偶施举,其利摧甲兵。
嗟哉两雄国,灭后无一陵。
晋楚信狼狈,邾莒还倪婴。
此诗描绘了古代社会的地理布局与农耕景象,同时融入了对历史政治的深刻反思。开篇“界河置中驿,北邹南入滕”以地理方位引入,形象地勾勒出交通要道与地域分界,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地理位置的重视。
接着,“平畴布方罫,禾黍芃芃生”描绘了广阔的田野上整齐排列的田埂,以及茂盛生长的庄稼,展现了农耕文明的繁荣景象。通过“文公卓祠庙,井田兹昔行”,诗人追溯历史,提到古代的井田制度,赞美先贤的仁政,认为这种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平。
然而,“仁政偶施举,其利摧甲兵”转折之处,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指出即使仁政能够带来和平与利益,但历史上的战争与冲突依然不断,暗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最后,“嗟哉两雄国,灭后无一陵。晋楚信狼狈,邾莒还倪婴”以历史上的大国争霸为例,感叹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家最终都化为乌有,没有留下任何遗迹。通过对比晋楚两国的兴衰,以及邾莒两国的境遇,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循环与人性弱点的深思,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历史事件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古代社会的深刻洞察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语言质朴而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滴露融珠,吹香晕研,写来锦字争传。
笑碧山偕隐,犹待金钱。
贫是书生常例,无别恨、除是神仙。
谁修到、红尘艳果,紫极情天。翩跹。
佩声去杳,千里外秦云,想像婵娟。
剩蠹馀残墨,尚照人间。
应叹寻常儿女,轻耽误、一晌因缘。
春归也,王孙未归,芳草经年。
素心难托。画南楼瘦质,暮云依约。
自伴伊、烟水清游,算香迹绮踪,渐成疏落。
夜月冰弦,只添我、相思绵邈。
怅轻寒饯柳,细雨零蓉,翠损红削。汀洲漫寻杜若。
望明珰绣袜,春去无著。
念宋郎、近日多愁,正秋思渺茫,况更离索。
钿雀销沈,怕重问、卷帘池阁。
待亲裁、恨笺寄与,乱鸿易错。
无人庭院,有梦帘栊,昨宵蝉鬓先凉。
瑟瑟萧萧,清清冷冷昏黄。
不知是风是雨,是疏桐、还是幽篁。
挑灯坐,更月边短笛,吹起邻墙。
闲向栏干悄倚,正玉簪开遍,露静闻香。
管领芳阶,花阴添补啼螀。
谁家捣衣归去,锦迥文、织恨空房。
眠易警,最高楼、从此夜长。
水绿春烟,墙红古岸,嫩阴催夕。
系棹门前,闲鸥道行客。
垂杨万缕,还认是、蛾眉颜色。愁绝。
塘外野风,作落花消息。明珰宝瑟。
依约芳踪,淮流共清澈。招魂荐饮,素月上瑶席。
谁和叩舷哀唱,隔浦数声渔笛。
问翠鬟何处,应在碧云天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