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谯允蹈知县和予所作二诗复用韵答之·其一》
《谯允蹈知县和予所作二诗复用韵答之·其一》全文
宋 / 李流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向来沮洳懒扶竿,独有诗情久未阑。

把菊风流元旷荡,纫兰气骨自辛酸。

赏音定许推夔足,知味宁论食马肝。

胜日从公窥秘藏,珠星璧月照人寒。

(0)
注释
沮洳:低洼潮湿的地方。
扶竿:比喻涉足、参与。
旷荡:开阔、豁达。
纫兰:比喻坚韧的品格,如兰草。
夔足:古代传说中的大足,比喻才华出众。
食马肝:比喻难以入口或危险的事物。
秘藏:隐藏的珍贵物品或知识。
珠星璧月:比喻珍贵的宝物或美好的景象。
翻译
一直以来,我懒于涉足低洼之地,唯有诗歌的情感长久不衰。
在风流中赏菊,心境开阔,然而坚韧如兰的气息和骨气却带着苦涩。
如果有人能欣赏我的才华,那就像夔之足,足以令人信服;懂得品味的人,怎会去吃马肝这样的难以下咽之物。
在美好的日子,我跟随您探索隐藏的珍宝,如同明珠和皓月照亮寒冷的人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怀和艺术风格。开篇"向来沮洳懒扶竿"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在的情境,其中"沮洳"指的是水边的芦苇,而"懒扶竿"则是捕鱼时的状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淡泊名利的态度。紧接着"独有诗情久未阑"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深邃,他的诗意长存,不曾衰减。

接下来的"把菊风流元旷荡,纫兰气骨自辛酸"中,"把菊"可能是指采撷菊花,这里暗示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风流元旷荡"则描写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艺术境界。而"纫兰气骨自辛酸"表达了诗人性格中的刚直不阿和坚韧不拔。

中间两句"赏音定许推夔足,知味宁论食马肝"则是对友人的赞美。"赏音"可能指的是欣赏音乐,而"定许"则表明这种欣赏是一种承诺或约定。"推夔足"则是形容朋友的风度翩翩,而"知味宁论食马肝"可能是在讨论生活中的雅致和简朴。

最后两句"胜日从公窥秘藏,珠星璧月照人寒"中,"胜日"意指在美好的时光里,"从公"意味着与朋友一同。"窥秘藏"则是探寻隐藏的宝藏,这里的"秘藏"可能是比喻诗人的内心世界或文学创作。而"珠星璧月照人寒"描绘了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夜晚景象,其中"珠星璧月"形容了繁星点缀和明亮的月光,而"照人寒"则传达出一种超然世外的孤独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友情和艺术追求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个性和审美趣味。

作者介绍

李流谦
朝代:宋

[约公元一一四七午前后在世]字无变,汉州德阳人。生卒年不详,约宋高宗绍兴中前后在世。以文学知名。荫补将仕郎,授成都府灵泉县尉。秩满,调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抚全蜀,置之幂下,多所赞画。寻以荐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力乞补外改奉议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谦著有澹齐集八十一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题养正图六十首·其四丹书受戒

颛顼道匪遥,端冕丹书勘。

敬义及怠欲,所争胜一念。

讵惟诫宁王,万古垂君鉴。

(0)

侍郎裘曰修安徽巡抚高晋奏报上江水利告竣得诗十四韵

安徽东北鄙,实介豫淮中。

黄渎地枨北,洪湖天堑东。

众川如有阻,大壑致难通。

泛滥诚堪畏,流离害莫穷。

势虽未经目,患每廑于躬。

尔晋惟方伯,曰修汝亮工。

事因和始集,理以晰方融。

更漫辞劳勚,须相励谅忠。

流疏濉茨浅,沙浚翟洪隆。

潴预陵崔孟,潦消灵宿虹。

孟冬初雇役,首夏告成功。

灾后代资赈,图长计慎终。

允能体予意,庶略起民癃。

永念剔鬟迹,瞠乎敢曰同。

(0)

河南巡抚胡宝瑔奏报得麦诗以志慰

豫民荐臻饥,向隅非一日。

察知亟赒救,宵衣廑苦疾。

发帑及截漕,大吏俾勤恤。

更求致灾故,率为水利失。

简能佐方伯,源委阅以悉。

支干相灌输,毋致行潦溢。

昨秋大举工,今春方告毕。

贫民工代赈,价令获一律。

借种麦早播,登场庆比栉。

稍赖接青黄,讵尽还家室。

获慰以为惭,秋收况难必。

(0)

烟郊

杏村柳墅澹烟光,别馆虚明向远冈。

悦目岂缘萃景处,怡情兼有读书堂。

郊原通望都含润,花草当春自解芳。

五日往来何所异,麦苗被陇较前长。

(0)

阅春秋解口号漫题

猾夏从来称攘楚,今常漕米济江南。

寄言白首穷经者,漫泥区区纸上谈。

(0)

十月朔日颁朔作

敬授斯称重,明时敢不虔。

龙杓弦望辨,凤阙典章悬。

尧帝羲和命,大清亿万年。

铜仪惟是在,稼政莫兹先。

布朔祯祥始,班和象魏前。

伊犁哈萨克,从此入华编。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黄滔 鲍照 杨载 薛时雨 姚勉 赵嘏 袁宗道 段成己 朱元璋 周邦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