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树连天远,渔樵两地分。
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
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闻。
谁知隐沦者,绝迹在人群。
烟树连天远,渔樵两地分。
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
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闻。
谁知隐沦者,绝迹在人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偏远的山水画面。"烟树连天远"展现出天门山被轻烟笼罩的树木与远方连绵的山峦相接,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觉。"渔樵两地分"则暗示了山中渔夫和樵夫各自在天地间劳作,生活节奏与世隔绝。
"仙舟沧海路,僧锡石桥云"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神秘的氛围,仿佛通往仙境的船只航行在苍茫的大海上,而僧侣的木鱼声在石桥上空回荡,伴随着飘渺的云雾,增添了超凡脱俗的意蕴。
"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闻"描绘了傍晚时分,行人稀疏,只有村落间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出山中的寂静与孤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喧嚣的疏离。
最后,"谁知隐沦者,绝迹在人群"以反问收尾,揭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尽管身处人群,但其心境却如同隐者一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总的来说,舒岳祥的《天门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隐居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
十年为旅客,常有饥寒愁。
三年作谏官,复多尸素羞。
有酒不暇饮,有山不得游。
岂无平生志,拘牵不自由。
一朝归渭上,泛如不系舟。
置心世事外,无喜亦无忧。
终日一蔬食,终年一布裘。
寒来弥懒放,数日一梳头。
朝睡足始起,夜酌醉即休。
人心不过适,适外复何求。
西斋深且明,中有六尺床。
病夫朝睡足,危坐觉日长。
昏昏既非醉,踽踽亦非狂。
褰衣竹风下,穆然中微凉。
起行西园中,草木含幽香。
榴花开一枝,桑枣沃以光。
鸣鸠得美荫,困立忘飞翔。
黄鸟亦自喜,新音变圆吭。
杖藜观物化,亦以观我生。
万物各得时,我生日皇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