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袭帘帷炬色寒,鲛珠错落泻银盘。
红绡半湿金莲吐,紫焰微销玉箸残。
传蜡汉宫春厌浥,绝缨楚馆夜阑干。
须知归院承恩日,涓滴还将雨露看。
风袭帘帷炬色寒,鲛珠错落泻银盘。
红绡半湿金莲吐,紫焰微销玉箸残。
传蜡汉宫春厌浥,绝缨楚馆夜阑干。
须知归院承恩日,涓滴还将雨露看。
这首明代申时行的《烛泪》描绘了一幅精致而感伤的画面。首句“风袭帘帷炬色寒”,以风声和烛光的微弱暗示了夜晚的寂静与清冷。"鲛珠错落泻银盘"运用比喻,将烛泪比作鲛人泣珠,形象地展现烛火摇曳、烛泪如珠滚落的情景,宛如银盘中的璀璨明珠。
接下来的两句“红绡半湿金莲吐,紫焰微销玉箸残”进一步细致描绘,烛泪打湿了半边红绡,仿佛金色莲花悄然绽放,而烛火的紫色光芒逐渐消逝,如同玉制的筷子残影。这里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细腻的氛围。
后两句“传蜡汉宫春厌浥,绝缨楚馆夜阑干”则转而引入历史典故,借汉宫的蜡炬传递春意,楚馆的夜深人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一句“须知归院承恩日,涓滴还将雨露看”,寓意深远,烛泪虽微,但承载着皇恩,每一滴都如同雨露般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皇恩浩荡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烛泪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扁舟望涵山,一塔白云里。
东西互迎送,目尽三十里。
下有布金园,轩窗面流水。
上人富愿力,物物尽经始。
庄严万人缘,功就只弹指。
空斋了无事,鸣琴对清泚。
游鱼应朱弦,万籁入流徵。
我来不忍去,一听赏幽耳。
雨馀新月上,云物纷可喜。
莫作箕山吟,秋风坐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