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灯倦修夜,清言谁与晤。
虚牖响悲风,寒月出高树。
凄凄四野鸿,矫矫云中鹜。
岁月漫迁徂,此生却虚度。
归养计未成,徙倚伤迟暮。
明灯倦修夜,清言谁与晤。
虚牖响悲风,寒月出高树。
凄凄四野鸿,矫矫云中鹜。
岁月漫迁徂,此生却虚度。
归养计未成,徙倚伤迟暮。
这首清代赵三麒的《夜坐有作》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孤寂心境。首句“明灯倦修夜”以明亮的灯火映照出诗人疲于夜读的场景,透露出一丝孤独和疲倦。接着,“清言谁与晤”表达了诗人无人能共享深思熟虑的清谈之感,流露出内心的孤寂。
“虚牖响悲风,寒月出高树”通过窗户传来的悲凉风声和高树间透出的寒月,营造出一种凄冷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落寞。接下来,“凄凄四野鸿,矫矫云中鹜”借野外大雁和云中飞鸟的孤独飞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自身的孤独感。
“岁月漫迁徂,此生却虚度”直抒胸臆,诗人感叹时光流逝,自己似乎未能在有限的人生中实现所想,有种光阴虚度的无奈。最后两句“归养计未成,徙倚伤迟暮”,诗人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但计划尚未实现,只能在迟暮之年徒然感慨,流露出深深的哀愁和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自我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岁月的流逝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情感深沉而动人。
老知山林等朝市,扁舟谁能问行止。
长淮十日浪吹沙,春风正搅骊龙睡。
幽人软语破永日,冲泥携手林间寺。
坐中知兄病当已,眉宇氤氲有佳气。
华池神酒不用醒,人生和畅自忘形。
扶持阴德鬼神在,洗除世缘烦恼轻。
东来自惭双鬓改,相逢独觉两眼明。
论诗尚爱淡生活,学道久叹閒名声。
嗟我尘埃费昏旦,补刖自怜闻道晚。
还丹欲问仆仆仙,一庵更伴腾腾眠。
春阴夜薄月朦胧,剧谈烛尽樽亦空。
他日重逢庞处士,可能犹与世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