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呈郑方伯祖琛即题其诗卷》
《呈郑方伯祖琛即题其诗卷》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秋潮沸堞画旗开,玉辂银髯上战台。

不信经筹多受制,但留诗卷亦堪哀。

胸中愁愤聊资吐,眼底干城几辈才?

海上苍生焦烂后,隔江犹望谢安来。

(0)
鉴赏

这首诗《呈郑方伯祖琛即题其诗卷》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对秋潮、战台、诗卷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才的期待。

首联“秋潮沸堞画旗开,玉辂银髯上战台”,以秋潮翻滚、画旗飘扬、玉辂(帝王所乘之车)与银髯(形容年长者)并置于战台之上,营造出一种紧张而肃穆的战争氛围,暗示了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颔联“不信经筹多受制,但留诗卷亦堪哀”,表达了诗人对于策略屡遭挫折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流露出对文学作品在困境中所能带来的慰藉的肯定。这里“诗卷”不仅指具体的书籍,也象征着文化传承与精神寄托。

颈联“胸中愁愤聊资吐,眼底干城几辈才?”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愤慨,同时对能够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挺身而出,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

尾联“海上苍生焦烂后,隔江犹望谢安来”,借用历史典故,将当前的国家危机与古代名将谢安的功绩相联系,表达了对能像谢安那样力挽狂澜、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英雄人物的期盼。这里的“海上苍生焦烂”比喻国家遭受的苦难,而“隔江”则可能暗指地域上的阻隔或政治上的分裂,进一步强调了对统一与和平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才的呼唤,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落叶二首·其一

江上秋声日夜驰,又传寒讯满天涯。

疏林月冷乌啼夜,旧径风乾鹿过时。

此日禁霜馀老干,他时承露待孙枝。

却看生意依然在,休抱淮南木落悲。

(0)

秋日至姬山小湖得四绝句·其四

山重水复步迟迟,夕照苍茫欲暮时。

渔父似知秋色好,停舟多傍蓼花枝。

(0)

史馆重葺舫斋次珊尚书用朱椒堂韵成三律次韵奉和三首·其三

丈室天花不扰魔,题襟重启胜怀多。

百年旧事春明录,一曲清流太液波。

雅集共欣陪杖履,名篇应不废江河。

碧山堂与横云舍,天为公留安乐窝。

(0)

吴颖芝前辈属题先德两代孝行并送出守粤东

以孝治天下,自昔有明训。

求忠必于此,源清流乃润。

世风日以颓,内行修者谨。

邪说寖披猖,彝伦显排摈。

直忧天性漓,遑论国纲振。

颇闻殊方言,族制觇化进。

孝为我宗教,万行由导浚。

谓贯去来今,范围至闳峻。

国粹果常存,薄俗庶能镇。

勾吴至德裔,百世垂令闻。

峨峨两先生,家法徵豫顺。

循陔膳弥馨,凿楹书可捃。

闺门见雍穆,乡里化悁忿。

济美绰楔题,旧德瞽宗馂。

为善畏人知,种福乃常分。

家得子孙贤,天池鹏翼运。

讲幄勤献纳,词林数才俊。

大用众所期,暂出守边郡。

伏陛二三策,去国见诚荩。

忠孝结主知,庭闱荷清问。

时艰正需贤,遭遇天不靳。

君亲两无负,斯语吾能信。

(0)

清明游董相坟

百五东风寒食过,一抔剩土汉宫邻。

奇冤误世公羊学,古泪寻碑下马人。

椎鲁云仍家守冢,荒唐风咏壁生尘。

胭脂坡底桃花发,不为空祠减却春。

(0)

同志一首赠寿平

同志相期耐岁寒,多君静悍独神完。

但工皮里阳秋易,竟作中流砥柱难。

砖甓经营从实地,缦弦节度谢轻弹。

文章报国犹馀事,敢用渊云一例看。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程晋芳 赵惇 江天一 应玚 杨士琦 司马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