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雨众物成,园林粲垂实。
官閒縻岁月,裨补百无一。
委身作书蠹,检性就僧律。
古味虽未亡,尘埃满琴瑟。
暑雨众物成,园林粲垂实。
官閒縻岁月,裨补百无一。
委身作书蠹,检性就僧律。
古味虽未亡,尘埃满琴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景象,暑热引发的雨水使万物更加鲜活,园林中的果实饱满而垂挂。官閒(即官员)对待岁月的态度如同缝补破旧之物,而裨(一种轻薄的甲胄)虽有百种装饰却无一可用。这两句暗示了官场中的虚华与无用。
“委身作书蠹,检性就僧律”则是说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书蠹,将个人的本性揭示出来,就如同遵循僧家的戒律一般。这里展现了诗人对个人修养的追求和自我反省的态度。
最后两句“古味虽未亡,尘埃满琴瑟”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古味)的怀念之情,尽管这种文化氛围还未完全消失,但就像琴瑟上积满了尘埃一样,这种文化在现实中已被忽视和埋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美好与现实颓废的矛盾心理,以及个人的修养追求与时代变迁的无奈。
我住南溪溪北涯,闭门草长不曾开。
风窗只怪灯花喜,雪径传呼县尹来。
道是朝廷举廉吏,如何江海尚遗才。
西枢东观俱知己,拜了除书却探梅。
朝路江西不十人,又看一个奉仙真。
可怜议论长倾坐,不管声名解误身。
苦忆去年郊祀日,与渠并辔笑谈春。
何时相趁沧洲去,雪笠风蓑钓白蘋。
忠显闻孙定不虚,西枢犹子故应殊。
鸾停梧上遗风在,雁进松间得句无。
剩有老农歌赞府,未多荐墨送清都。
晦翁若问诚斋叟,上下千峰不要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