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村居杂题·其二》
《村居杂题·其二》全文
明 / 袁宏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稍似朱衣巷,儿童问礼诗。

一村垂大带,十里望丹旗。

小榜依蛮市,枯扬引水祠。

树皮如藓石,老尽寄生枝。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淳朴。"稍似朱衣巷",以朱衣巷比喻乡村的小路,暗示出一种质朴而自然的生活环境。"儿童问礼诗",展现了乡村儿童对知识的好奇与渴望,通过提问来学习礼仪,体现了教育在乡村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村垂大带",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广阔与连绵,"大带"在这里象征着乡村的边界或范围,展现出乡村的辽阔景象。"十里望丹旗",则通过远处的旗帜,营造出一种遥远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乡村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

"小榜依蛮市",描述了乡村集市的场景,"小榜"代表了简陋的船只或小舟,"蛮市"则是对集市的别称,这里可能指的是乡村的小型贸易活动,体现了乡村经济的简单与自给自足的特点。

"枯杨引水祠",描绘了一幅古老的祭祀场景,"枯杨"可能是用来引水的工具,"水祠"则指祭祀用水的地方,这样的场景不仅体现了乡村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树皮如藓石,老尽寄生枝",最后两句通过对树木的描写,展现了乡村自然环境的原始与生命力。"树皮如藓石"形象地描绘了树皮的质感,仿佛是石头上长出的苔藓,"老尽寄生枝"则表达了树木年岁久远,枝条繁茂,寄生植物与树木共生的生态景象,寓意着乡村自然生态的丰富与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末乡村生活的独特风貌,从儿童的学习到集市的热闹,从自然景观到人文习俗,都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

作者介绍
袁宏道

袁宏道
朝代:明   字:中郎   号:石公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生辰:1568~1610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
猜你喜欢

菩萨蛮.问海棠

海棠昼睡胭脂冷。杜宇枝头呼不醒。想是怯东风。

沉沉春梦中。闲来花槛外。漫把花愁解。

切莫更朦胧。轻将锦被笼。

(0)

荷叶杯

不料檀郎欲去,私期。愿作燕双飞。

他生与尔画梁栖。痴么痴。痴么痴。

(0)

临江仙

飞尽流萤无兴扑,扇儿闲却秋风。

远山夜半又闻钟。解衣斜对影,欲寝恨床空。

凄断银缸浑欲灭,数声窗外孤鸿。

夜凉如水出帘栊。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0)

庆宫春.水仙花

新晕移盆。浓香坠儿,相逢正在梅边。

曾否凌波,何人为拟飞仙。

湘江夜、水如云冷,甚惊鸿、来往翩翩。

算殷勤、解诉清愁,只有幽弦。

从教风露欺难到,料宫黄纤小,无奈冰天。

一笑搴芳,人间又换华年。

南园花信犹迟滞,占春光、偏在春先。

定归期,梨梦初醒,柳色初妍。

(0)

哭刘姬

已诀忍再见,返恨死难速。

止我勿登楼,呻吟抵床褥。

那知楼下人,肠断不可续。

惟馀百悔心,迸作一声哭。

避疫卫生言,宁堪待骨肉。

人病尔服劳,尔病仰空屋。

持此例平时,感叹到佣仆。

补过生无期,天乎何惨酷。

诗成付稚女,是我酸辛录。

认父哭母声,开函时一读。

沧桑万事改,吾衰景尤促。

回身视家人,早死庸非福。

泪尽忽失笑,待我湘山麓。

(0)

芍药

芳菲开尽总缤纷,婪尾还欣殿众芬。

三月春归谁伴我,十年梦觉又逢君。

玉盘色异人争看,金带名标种孰分。

只让花王称第一,自教花相独超群。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吴儆 李涉 晁迥 王尔烈 钱珝 王闿运 徐元杰 谢枋得 郭璞 晁端礼 徐俯 郎士元 袁去华 葛天民 王融 黄公望 安希范 杜安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