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庐山诗二首·其一》
《庐山诗二首·其一》全文
宋 / 陈瓘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庐山俯长江,秀色摩青天。

招提选胜地,好景相属连。

东林最幽旷,殿阁含飞烟。

馨香满天下,无如远公莲。

社客方散后,零落七百年。

之人远同调,绿绮非丝弦。

不可倾耳授,但许心相传。

迷津苦难渡,人以师为船。

法鼓忽雷震,此事非偶然。

何时穿蜡屐,问法浮云边。

(0)
翻译
庐山俯瞰着长江,秀丽景色直插蓝天。
寺庙选在美景之地,相连的景色无比宜人。
东林寺最为幽深开阔,殿宇间缭绕着袅袅轻烟。
莲香飘满天下,无人能及远公的禅莲。
信徒们聚会刚散去,这里已有七百年的历史。
虽人各一方,但我们志趣相同,琴声并非唯一的交流方式。
不能仅用耳朵传授,只能用心灵传递。
迷失的渡口难以穿越,人们以师者为指引的船只。
佛法如雷鸣般震动,这并非偶然之事。
何时能穿上木屐,到浮云之边探寻佛法呢?
注释
庐山:山名。
俯:向下看。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
摩:接触。
招提:寺庙。
胜地:优美的地方。
东林:寺庙名。
幽旷:幽静而开阔。
殿阁:殿堂楼阁。
含:包含,缭绕。
远公莲:指远公的禅莲,象征高洁。
社客:聚集的信徒。
散后:聚会后。
绿绮:古琴名。
丝弦:琴弦。
倾耳授:用耳朵听讲。
心相传:心灵交流。
迷津:迷失的渡口。
师:导师。
法鼓:佛教法会的鼓声。
偶然:意外。
何时:何时能。
蜡屐:木屐。
问法:询问佛法。
浮云边:云雾缭绕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山势雄伟,江水浩渺,秀色直逼青天。诗人选择了佛寺招提作为观赏胜地,赞美了东林寺的幽深开阔和殿阁的仙气缭绕。东林寺的莲花香气远播,象征着远公的高洁品格。时间流逝,寺中僧人已散,历经七百年沧桑。诗人感慨与先贤志趣相投,虽无丝竹相伴,却能心领神会佛法。他期待自己能如信徒般,借师道之舟渡过生活的困惑。最后,诗中提到法鼓声如雷,暗示佛法的震撼力量并非偶然,表达出对佛法修行的向往。诗人期待着某一天能身披蜡屐,前往云雾间的法界求法。整首诗意境深远,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禅意追求。

作者介绍

陈瓘
朝代:宋   字:莹中   号:了斋   籍贯:沙县城西劝忠坊   生辰:1057-1124年

陈瓘(1057-1124年),字莹中,号了斋,沙县城西劝忠坊人。宋元丰二年(1079年)探花,授官湖州掌书记。 历任礼部贡院检点官、越州、温州通判、左司谏等职。 陈瓘为人谦和,不争财物,闲居矜庄自持,不苟言谈,通《易经陈瓘于书法,造诣亦颇深。真迹传世唯《仲冬严寒帖》。李纲曰:“了翁书法,不循古人格辙,自有一种风味。观其书,可以知气节之劲也。”邓肃曰:“开卷凛然,铜筋铁骨,洗空千古,侧眉之态,盖鲁公之后一人而已。”明陶宗仪曰:“精劲萧散,有《兰亭》典型”。由是观之,其书法出神入化,可谓高妙矣。
猜你喜欢

过曷山旧隐,赠诸门人继隐其中者

忆昔龙蛇此蛰身,重来爽气拭秋旻;

涧泉曲绕新门户,山鸟争呼旧主人。

削玉石峰奇作丈,凌霜松树老为邻。

已闻逐鹿高才出,莫向桃源久避秦!

(0)

多悔

平生多悔事,尤多文字悔;

乐道人之善,笔墨无匿彩。

所期励姱修,臭味芬兰茞;

乃因习俗移,面目幻傀儡。

远者十馀年,近仅三两载;

多少深情者,抵掌笑吾騃。

人具圣贤资,讵可逆忆待;

吾自存吾厚,虽悔不忍改。

(0)

城破,喜二弟挈家眷至·其一

仓卒传烽火,他乡破胆惊。

皇天开杀运,群盗忽盈城。

奔走欣无恙,团圞庆再生。

空山吾见汝,悲喜不胜情。

(0)

孔观察殉节诗·其一

独辟盈廷议,提师出海东。

千秋存大节,一死表孤忠。

骂贼眦皆裂,忧民泪未终。

炎荒崩砥柱,何处不沙虫!

(0)

閒居·其一

呼马呼牛任毁誉,抛残世事自閒居。

飞觞月可邀斟酒,举叶风如劝读书。

旧业重温知学退,新交渐广觉心虚。

年来却悔吟诗少,欲买青山赋遂初。

(0)

咏史十二首·其十二明

一编祖训笃宗盟,开国鸿谟集大成。

谁料室戈操叔父,顿教锻鍊到公卿。

交深洛、蜀东林党,祸烈汉、唐北寺兵。

赖有殉亡诸气节,至今廉立激苍生。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