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雨来石壁,飘然空外泻。
远树湿残红,徘徊莺不下。
好鸟尚惜春,孤花已报夏。
铁马从东来,阴云惨欲射。
谁向蟠溪隐,蓑笠恐不暇。
寄愁与东风,注目寒江夜。
急雨来石壁,飘然空外泻。
远树湿残红,徘徊莺不下。
好鸟尚惜春,孤花已报夏。
铁马从东来,阴云惨欲射。
谁向蟠溪隐,蓑笠恐不暇。
寄愁与东风,注目寒江夜。
这首清代诗人贺贻孙的《雨》描绘了一幅雨中景色,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的动态美和季节转换的微妙。首句“急雨来石壁,飘然空外泻”形象地刻画了雨点猛烈地击打在石壁上,然后如瀑布般倾泻而下的情景,富有力度和空间感。
接下来,“远树湿残红,徘徊莺不下”通过湿润的远树和不愿离去的黄莺,传达出雨后清新与生机,以及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好鸟尚惜春,孤花已报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季节更替,鸟儿珍惜春光,而孤独的花朵预示着夏天的到来。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雨势的变化和诗人的情感投射:“铁马从东来,阴云惨欲射”,这里的“铁马”暗喻风雨之强劲,阴云密布,仿佛带着杀气。诗人担忧在这样的天气下,隐居蟠溪的人可能连蓑笠都来不及准备。
最后两句“寄愁与东风,注目寒江夜”表达了诗人将内心的忧虑寄托给东风,同时凝视着寒冷江面的夜晚,透露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和对友人的关切。
整体来看,贺贻孙在这首诗中以雨为媒介,寓情于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既有对季节更替的感慨,也有对友人的挂念,情感深沉而富有诗意。
金陵往事已成虚,江水清清只见鱼。
遗庙空存元帝像,故家多有二王书。
秋风出塞调生马,夜月吟淮跨蹇驴。
借问新亭诸老泪,而今烟景复何如。
歌音凄怨。是几度诉春,春都不管。
感绿惊红,颦烟啼月,长是为春消黯。
玉骨瘦无一把,粉泪愁多千点。
可怜损,任尘侵粉蠹,舞裙歌扇。转盼。尘梦断。
峡里云归,空想春风面。
燕子楼空,玉台妆冷,湖外翠峰眉浅。
绮陌断魂名在,宝箧返魂香远。
此情苦,问落花流水,何时重见。
下明光,违宣曲,上扬州。玉帐暖、十万貔貅。
梅花照雪,月随歌吹到江头。
牙樯锦缆,听雁声、夜宿瓜州。
南山客,东山妓,蒲萄酒,鹔鹴裘。占何逊、杜牧风流。
琼花红叶,做珠帘、十里遨头。
竹西歌吹,理新曲、人在春楼。
洞庭潇湘白雪中,中有云气随飞龙。
渔父天寒网罟冻,山木尽亚洪涛风。
渔翁暝踏孤舟立,沧浪水深青冥阔。
不见湘妃鼓瑟时,至今斑竹临江活。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