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常苦短,秋夜不可阑。
叶鸣迅风晚,虫怨零露寒。
月白天炯炯,振衣起盘桓。
山川出浮滓,翳彼明不完。
幽兴中道绝,百感来无端。
何当诛丰隆,致身无羽翰。
清光亦何私,不照方寸丹。
秋日常苦短,秋夜不可阑。
叶鸣迅风晚,虫怨零露寒。
月白天炯炯,振衣起盘桓。
山川出浮滓,翳彼明不完。
幽兴中道绝,百感来无端。
何当诛丰隆,致身无羽翰。
清光亦何私,不照方寸丹。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的情感交织。首句“秋日常苦短,秋夜不可阑”表达了对秋天短暂而深沉夜晚的感慨,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接着,“叶鸣迅风晚,虫怨零露寒”描绘了秋夜特有的声音与氛围,落叶在疾风中发出的声响,以及寒冷露水下昆虫的哀怨,营造了一种凄凉而又不失生机的意境。
“月白天炯炯,振衣起盘桓”则转向对月光的描写,明亮的月光照亮了大地,诗人起身徘徊,似乎在思考或寻求某种内心的平静。接下来,“山川出浮滓,翳彼明不完”描述了山川在月光下的景象,浮尘被照亮,但光明并未完全覆盖一切,暗示了现实世界的复杂与不完美。
“幽兴中道绝,百感来无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美好的情感在半途消失,各种复杂的情绪不期而至。最后,“何当诛丰隆,致身无羽翰。清光亦何私,不照方寸丹”则是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愿望,希望消除阻碍自由与光明的因素,让心灵得到真正的解放,同时表达了对光明与真理的追求,认为它们不应有偏私,应当普照人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诗人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对生命、自然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宇宙、人生哲理的探索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