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䑸舻藉底因,阳关唱处解维新。
便教一晌思南客,岂必九重无故人。
来往䑸舻藉底因,阳关唱处解维新。
便教一晌思南客,岂必九重无故人。
此诗描绘了诗人过通州浮桥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思绪。首句“来往䑸舻藉底因”,以“䑸舻”代指船只,形象地展现了过往船只在水面上穿梭的情景,而“藉底因”则暗示了这些船只承载着人们的生活与情感,无论是来还是去,都充满了生活的痕迹。
次句“阳关唱处解维新”,借用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意,表达了在离别之际,人们往往会有不舍和感伤的情绪。然而,“解维新”三字,又赋予了这一场景以新的生命,暗示了即使面对离别,生活依然要继续前行,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后两句“便教一晌思南客,岂必九重无故人”,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一晌思南客”表达了短暂的思念之情,可能是指对远方朋友或家人的思念。后一句“岂必九重无故人”则强调了即使身处高位(九重,古代天子居住之处,借指帝王),也并不意味着没有可以倾诉心事的朋友。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人生中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有值得怀念和珍惜的人与事的深刻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过往、离别、友情以及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暮春船舣浙西州,且喜樽前两白头。
蓬阁屡传宾榻解,涛江深阻故人游。
凝眸宴集踰天远,屈指光阴若箭流。
赖有诗筒并驿使,往还金玉共赓酬。
烟水平湖千顷碧,楼台佳木四时青。
人瞻杳杳升天宅,客意峨峨望海亭。
已是威怀宽帝念,更加丰稔慰民灵。
退公莫厌音题密,去鲤来鸿不暂停。
锦城之别重吁嗟,人事缤纷走岁华。
遗我诗篇来有意,忆君魂梦去无涯。
秋惊蜀岭更书近,云掩闽山故国赊。
闻说政成风俗好,又添和气乐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