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洞庭十二偈·其九》
《洞庭十二偈·其九》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偈颂  押[有]韵

日入酉,光境前头岂长久。

更无佛法可商量,听他衲子交横走。

(0)
鉴赏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日入酉”这一时间点,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光境前头岂长久”,这句话描绘了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暗示了人生短暂,佛法真理难以持久停留于表面,需要深入内心去体悟。这里的“光境”可以理解为外在世界的表象,强调了真理并非浮于表面,而是需要深入探索的本质。

“更无佛法可商量”,意味着在诗人看来,佛法并非可以通过言语或讨论来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它更多地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和领悟。这句诗体现了佛教中“心法相应”的思想,强调个人内心的觉醒和实践的重要性。

“听他衲子交横走”,“衲子”指的是僧侣,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僧侣们在修行道路上的奔波与努力。然而,诗人并不认为这是寻求佛法的正确方式,而是以一种反问的语气,暗示真正的佛法追求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觉悟,而非外在形式的忙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法的真谛与人生的本质,鼓励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追求超越表面现象的深层次理解。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寄哱拜劝降诗二首·其一

人世黄泉祇一遭,见几而作是英豪。

眼前速把机关转,莫待临时赴市曹。

(0)

沈太守邀饮骊珠台漫赋

砥柱中流兴不孤,妙高千古想眉苏。

化人国里山名宝,龙母祠前海贡珠。

万井烟花横睥睨,一尊帆影落江湖。

风流地主文翁在,河马从今应瑞图。

(0)

建州城怀古

建州城堞久蒿莱,胜国流传尚可哀。

洞主有祠依绿树,美人无地问青梅。

千年往事空啼鸟,一代遗踪尽劫灰。

远涌溪前东逝水,凭高怅望意迟回。

(0)

仲秋有事园陵同任白甫咏

城市厌烦嚣,兹游惬吾素。

平明辞国门,迥抱沧洲趣。

林幽朝暾薄,野旷晴云护。

维时秋气中,金飙散轻雾。

驾言将安从,遥企陵园路。

佳气正郁葱,王程戒朝暮。

启处诚不遑,心赏讵云负。

况兹同声侣,托乘相欢晤。

壶觞时共适,鱼鸟一回顾。

缅想尘外踪,于焉探隹句。

登高愧大夫,搦管何当赋。

(0)

秋夜独坐简故乡知己

凉风肃秋宇,明月照庭帷。

揽衣起中夜,四顾何踌蹰。

伊昔来京国,青杨拂地垂。

冉冉岁数周,严霜履凄其。

故乡渺何许,各在天一涯。

老亲岁云暮,游子别经时。

南国无来鸿,消息安可知。

灼灼花枝红,落叶倏已披。

人生非金石,感兹能不悲。

衣马任风尘,陆沉亦何为。

以兹结中情,彷徨无所之。

言念同心友,参辰久乖离。

望远不得至,悠悠劳我思。

愿言崇令德,皓首慰相期。

(0)

题月塘

绿水满塘春更好,四时有月秋偏光。

塘因得月塘踰静,月为临塘月倍良。

塘月几宵人剧饮,月塘千里我怀将。

何时重酌塘边月,一曲高歌月下塘。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