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入酉,光境前头岂长久。
更无佛法可商量,听他衲子交横走。
日入酉,光境前头岂长久。
更无佛法可商量,听他衲子交横走。
这首诗以洞庭湖为背景,通过“日入酉”这一时间点,营造出一种时光流转、世事无常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佛法真谛的深刻思考与理解。
“光境前头岂长久”,这句话描绘了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暗示了人生短暂,佛法真理难以持久停留于表面,需要深入内心去体悟。这里的“光境”可以理解为外在世界的表象,强调了真理并非浮于表面,而是需要深入探索的本质。
“更无佛法可商量”,意味着在诗人看来,佛法并非可以通过言语或讨论来完全理解和掌握的,它更多地是一种内在的体验和领悟。这句诗体现了佛教中“心法相应”的思想,强调个人内心的觉醒和实践的重要性。
“听他衲子交横走”,“衲子”指的是僧侣,这里形象地描绘了僧侣们在修行道路上的奔波与努力。然而,诗人并不认为这是寻求佛法的正确方式,而是以一种反问的语气,暗示真正的佛法追求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觉悟,而非外在形式的忙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佛法的真谛与人生的本质,鼓励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智慧,追求超越表面现象的深层次理解。
城市厌烦嚣,兹游惬吾素。
平明辞国门,迥抱沧洲趣。
林幽朝暾薄,野旷晴云护。
维时秋气中,金飙散轻雾。
驾言将安从,遥企陵园路。
佳气正郁葱,王程戒朝暮。
启处诚不遑,心赏讵云负。
况兹同声侣,托乘相欢晤。
壶觞时共适,鱼鸟一回顾。
缅想尘外踪,于焉探隹句。
登高愧大夫,搦管何当赋。
凉风肃秋宇,明月照庭帷。
揽衣起中夜,四顾何踌蹰。
伊昔来京国,青杨拂地垂。
冉冉岁数周,严霜履凄其。
故乡渺何许,各在天一涯。
老亲岁云暮,游子别经时。
南国无来鸿,消息安可知。
灼灼花枝红,落叶倏已披。
人生非金石,感兹能不悲。
衣马任风尘,陆沉亦何为。
以兹结中情,彷徨无所之。
言念同心友,参辰久乖离。
望远不得至,悠悠劳我思。
愿言崇令德,皓首慰相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