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贵重近臣光绮席,笑怜从事落乌纱。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
咏碎龙山归出号,马奔流电妓奔车。
谢公秋思渺天涯,蜡屐登高为菊花。
贵重近臣光绮席,笑怜从事落乌纱。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
咏碎龙山归出号,马奔流电妓奔车。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重阳节当日,与严司空、崔常侍等人共同登龙山,游览帽台的宴会景象。诗中不仅展现了丰富的自然美景,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怀。
首句“谢公秋思渺天涯”即设定了一种辽阔深远的意境,谢公在秋日对着那渺茫的天边沉思。紧接着,“蜡屐登高为菊花”则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们攀登高峰,为的是一睹菊花之美,这种行为充满了对自然美好景致的向往和追求。
“贵重近臣光绮席,笑怜从事落乌纱”两句,描写了宴会的情景。贵族们围坐在华丽的席上,他们的笑容中带着不经意的怜悯,而他们的官帽之上的玉串随风摇曳。
“萸房暗绽红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则是对室内景象的描绘。萸房指的是用荆草制成的简易屏障,这里暗示着室内的温馨与私密。而“茗碗寒供白露芽”则描绘了一种清晨饮茶的情形,茶碗中是刚沏好的新茶,带着露水的清新。
最后,“咏碎龙山归出号,马奔流电妓奔车”两句,则描写了宴会结束后的场景。诗人在龙山上高声歌唱,而马儿则像流电般快速奔跑,车辆也随之疾驰。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宴会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生活之美的意境。
谁是惜暮人,相携送春日。
因君过茗舍,留客开兰室。
湿苔滑行屐,柔草低藉瑟。
鹊喜语成双,花狂落非一。
烟浓山焙动,泉破水舂疾。
莫拗挂瓢枝,会移阆书帙。
颇容樵与隐,岂闻禅兼律。
栏竹不求疏,网藤从更密。
池添逸少墨,园杂庄生漆。
景晏枕犹欹,酒醒头懒栉。
云教淡机虑,地可遗名实。
应待御荈青,幽期踏芳出。
河岳挺灵异,星辰精气殊。
在人为英杰,与国作祯符。
襄阳得奇士,俊迈真龙驹。
勇果鲁仲由,文赋蜀相如。
浑浩江海广,葩华桃李敷。
小言入无间,大言塞空虚。
几人游赤水,夫子得玄珠。
鬼神争奥秘,天地惜洪炉。
既有曾参行,仍兼君子儒。
吾知上帝意,将使居黄枢。
好保千金体,须为万姓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