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金质久已化,血花绣蚀三泉下。
何人铸此月中物,持作薰炉喷兰麝。
月中与兔为阴阳,三足婆娑桂树旁。
日中之乌亦三足,一东一西遥相当。
太阴呼噏生潮水,仙人师尔服气方。
生长瑶台明镜里,精华不待取扶桑。
汉宫以此为神器,煎取沉馢消梦寐。
红颜不少嫦娥寡,相伴蟾蜍度年岁。
摩挲铜色何斑斑,看丹如绿有无间。
双烟自可通瑶圃,一气何须假博山。
轩鼎馀铜龙不爱,神工拾得虚无外。
无香亦复雨氤氲,有火莫教云叆叇。
时时一缕生空中,太古长留一点红。
纵是灰寒终不灭,神灵看与蜃楼同。
古铜金质久已化,血花绣蚀三泉下。
何人铸此月中物,持作薰炉喷兰麝。
月中与兔为阴阳,三足婆娑桂树旁。
日中之乌亦三足,一东一西遥相当。
太阴呼噏生潮水,仙人师尔服气方。
生长瑶台明镜里,精华不待取扶桑。
汉宫以此为神器,煎取沉馢消梦寐。
红颜不少嫦娥寡,相伴蟾蜍度年岁。
摩挲铜色何斑斑,看丹如绿有无间。
双烟自可通瑶圃,一气何须假博山。
轩鼎馀铜龙不爱,神工拾得虚无外。
无香亦复雨氤氲,有火莫教云叆叇。
时时一缕生空中,太古长留一点红。
纵是灰寒终不灭,神灵看与蜃楼同。
这首《古铜蟾蜍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件古铜器物——蟾蜍薰炉的独特魅力与神秘色彩。
诗中以“古铜金质久已化,血花绣蚀三泉下”开篇,形象地描述了这件古董历经岁月侵蚀,表面布满锈迹,仿佛深埋于地下,经历了无数个世纪的洗礼。接着,“何人铸此月中物,持作薰炉喷兰麝”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带入神话世界,想象着这件器物可能源自月宫,用于散发香气,增添神秘氛围。
“月中与兔为阴阳,三足婆娑桂树旁”描绘了月宫中的景象,兔子在桂树旁跳跃,增添了诗的浪漫与幻想色彩。“日中之乌亦三足,一东一西遥相当”则将日月并提,象征着阴阳平衡,寓意深远。
“太阴呼噏生潮水,仙人师尔服气方”进一步渲染了月宫的神秘与仙气,暗示着这件古董与自然界的神奇力量有关联。“生长瑶台明镜里,精华不待取扶桑”则表达了其内在的珍贵与纯净,如同瑶台明镜中的精华,无需外求。
接下来,“汉宫以此为神器,煎取沉馢消梦寐”揭示了这件古董在古代宫廷中的重要地位,被用来消除烦恼,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颜不少嫦娥寡,相伴蟾蜍度年岁”则以嫦娥与蟾蜍的形象,表达了孤独与永恒的主题。
“摩挲铜色何斑斑,看丹如绿有无间”描绘了古董表面的斑驳与色彩,暗示其历史的悠久与故事的丰富。“双烟自可通瑶圃,一气何须假博山”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渴望。
“轩鼎馀铜龙不爱,神工拾得虚无外”强调了这件古董的非凡之处,即使在无人问津的角落也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无香亦复雨氤氲,有火莫教云叆叇”则表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敬畏与赞美,以及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最后,“时时一缕生空中,太古长留一点红”描绘了古董散发的香气与色彩,如同太古时期遗留的痕迹,永恒而美丽。“纵是灰寒终不灭,神灵看与蜃楼同”表达了对古董生命力的肯定,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能保持不灭的光芒,与海市蜃楼一样,成为人们心中的奇迹。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思,展现了古董的魅力与历史的厚重,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雾初收,风未定,烟柳系孤艇。
临水人家,约略倚深径。
峭寒细雨疏篱,绿惜惜处,早扶出、一枝红杏。
问江上,添得几许春潮,镇日没笭箵。
凝碧无情,芳草渡头影。
鹧鸪烟外飞来,一声声唤,正十里、春山人静。
霜钟缥缈。下几林落叶,幽径谁扫?
劫后如来,清梵无声,云垂一塔低峭。
孤亭竹里藏禅梦,有曲折,寒烟寻到。
料午阴、老鹤醒余,错认绿天清晓。
重问清风记否,故人似昨日,消瘦多少?
倚遍阑干,敲罢琴弦,湿翠丝丝犹袅。
秋吟莫便伤摇落,好韵入、晚唐丰调。
只断碑、一碧无痕,欲怨洞门香草。
灵气留烟,沉阴怨日,汉滨祠宇。
帐袅灯斜,鬟低钿仄,恍惚空坛步。
桃花开后,玉容依约,春色年年来去。
算芳华、犹存遗迹,故宫寂寂何处。
无情江水,残碑齧断,只荡郢云终古。
傥学凌波,洛妃相见,定有伤心语。
大别山头,尘昏香冷,怅望明珰翠羽。
迎神曲、三章奏罢,楚风更补。
满城社雨,又唤起无家,一年新恨。
花轻柳重,隔断红楼芳径。
旧垒谁家曾识,更生怕、主人相问。
商量多少雕檐,还是差池不定。谁省、去年春静。
直数到今年,丝魂絮影。前身应是,一片落红残粉。
不住呢喃交讯,又惹得、莺儿闲听。
输与池上夗央,日日阑前双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