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留烟,沉阴怨日,汉滨祠宇。
帐袅灯斜,鬟低钿仄,恍惚空坛步。
桃花开后,玉容依约,春色年年来去。
算芳华、犹存遗迹,故宫寂寂何处。
无情江水,残碑齧断,只荡郢云终古。
傥学凌波,洛妃相见,定有伤心语。
大别山头,尘昏香冷,怅望明珰翠羽。
迎神曲、三章奏罢,楚风更补。
灵气留烟,沉阴怨日,汉滨祠宇。
帐袅灯斜,鬟低钿仄,恍惚空坛步。
桃花开后,玉容依约,春色年年来去。
算芳华、犹存遗迹,故宫寂寂何处。
无情江水,残碑齧断,只荡郢云终古。
傥学凌波,洛妃相见,定有伤心语。
大别山头,尘昏香冷,怅望明珰翠羽。
迎神曲、三章奏罢,楚风更补。
这首《永遇乐·桃花夫人庙》由清代词人周祖同所作,描绘了桃花夫人庙的凄美景象与历史的沧桑感。
词中以“灵气留烟,沉阴怨日”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怨的氛围。接着,“汉滨祠宇”点明地点,暗示着庙宇的历史悠久。通过“帐袅灯斜,鬟低钿仄”等细腻描绘,展现出庙宇内景的幽暗与神秘,仿佛让人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桃花开后,玉容依约,春色年年来去”,桃花盛开之后,庙宇中的女子(桃花夫人)似乎依然保持着她的美丽与优雅,春色轮回,却带不走时间的痕迹。这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换,也隐喻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
“算芳华、犹存遗迹,故宫寂寂何处”一句,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桃花夫人庙所在的故宫如今已寂静无声,往昔的繁华与辉煌仿佛都已随风而去,只留下一些零星的遗迹供后人凭吊。
“无情江水,残碑齧断,只荡郢云终古”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的苍凉感。江水无情地流淌,残破的石碑在岁月的侵蚀下逐渐消失,郢云(古代楚国的云彩象征)则成为永恒的记忆,寄托着对过往的怀念与哀思。
“傥学凌波,洛妃相见,定有伤心语”借用洛神的典故,表达了对桃花夫人可能遭遇的悲痛与无奈的想象。洛妃(传说中的洛神)与凌波仙子的形象在此被巧妙融合,增添了词作的浪漫色彩与情感深度。
最后,“大别山头,尘昏香冷,怅望明珰翠羽”描绘了一幅更为广阔的画面,大别山头的景色与庙宇的氛围形成对比,进一步强化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感。明珰(古代女子佩戴的珠玉饰品)与翠羽(象征着生机与美好)的意象,既是对桃花夫人美貌的赞美,也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迎神曲、三章奏罢,楚风更补”以迎神曲的结束和楚风的延续,收束全词,表达了对桃花夫人庙及其背后故事的深深敬仰与怀念。楚风,作为楚文化的象征,不仅贯穿于整个词作之中,也寓意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
整体而言,《永遇乐·桃花夫人庙》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桃花夫人庙的历史韵味与文化内涵,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变迁、时间流逝以及文化传承的深思。